丝衣

 全唐诗大全   2021-08-22 17:27   157 人阅读  0 条评论
摘要:

【1】丝衣:神尸所穿的丝质白色的祭服。【2】紑(fóu):洁白鲜明貌。【3】载:借为“戴”。【4】弁(biàn):古代贵族戴的鹿皮帽子。【5】俅(qiú)俅:形容冠饰美丽的样子。一说恭顺貌。【6】堂:庙堂,或以为即明堂。徂

  【1】丝衣:神尸所穿的丝质白色的祭服。

  【2】紑(fóu):洁白鲜明貌。

  【3】载:借为“戴”。

  【4】弁(biàn):古代贵族戴的鹿皮帽子。

  【5】俅(qiú)俅:形容冠饰美丽的样子。一说恭顺貌。

  【6】堂:庙堂,或以为即明堂。徂(cú ):往,到。

  【7】基:通“畿(jī)”,门内、门限。

  【8】鼐(nài):大鼎。

  【9】鼒(zī):小鼎。

  【10】兕(sì)觥(gōng):犀牛角做的盛酒器。

  【11】觩(qiú):形容兕觥弯曲的样子。

  【12】旨酒:美酒。

  【13】思:语助词,无义。

  【14】柔:指酒味柔和。

  【15】吴:大声说话,喧哗。

  【16】敖:通“傲”,傲慢。

  【17】胡考:即寿考,长寿之意。

  【18】休:美誉,一说指福禄。

  丝衣

  [先秦] 诗经

  丝衣其紑,载弁俅俅。

  自堂徂基,自羊徂牛。

  鼐鼎及鼒,兕觥其觩。

  旨酒思柔,不吴不敖,胡考之休。

  作品赏析

  此诗首二句言祭祀之穿戴。穿的是丝衣,戴的是爵弁。丝衣一般称作纯衣,《仪礼·士冠礼》:“爵弁,服纁裳、纯衣、缁带、韎韐。”郑玄注:“纯衣,丝衣也。”弁即爵弁,“其色赤而微黑”(《仪礼·士冠礼》郑玄注),与白色的丝衣配合,成为祭祀的专用服饰。《礼记·檀弓上》曰:“天子之哭诸侯也,爵弁绖缁衣。”《毛诗序》可能就是根据这两句诗而断定此篇与祭祀有关。“俅俅”毛传训为“恭顺貌”,而《说文解字》曰:“俅,冠饰貌。”《尔雅》亦曰:“俅俅,服也。”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云:“上文紑为衣貌,则俅俅宜从《尔雅》、《说文》训为冠服貌矣。”马瑞辰的意思是首句的“紑”既为丝衣的修饰语,则二句的“俅俅”与之相应当为弁的修饰语,故训为冠饰貌,而不训恭顺貌。

  三、四句言祭祀之准备。“自堂徂基”点明祭祀场所。“基”通“畿”,指庙门内。这个地方又称作“祊”(崩)。《礼记·礼器》:“设祭于堂,为祊乎外。”郑玄注:“祊祭,明日之绎祭也。谓之祊者,于庙门之旁,因名焉。”王夫之《张子正蒙注·王禘》:“求之或于室,或于祊也。于室者,正祭;于祊,绎祭。”这是正祭与绎祭区别之所在。《毛诗序》或许就是据此推断此篇是“绎”。羊、牛是用作祭祀的牺牲。

  五、六句言祭祀之器具。鼎是古代的炊具,又是祭祀时盛熟牲的器具。此处无疑用作后者。鼐和鼒其实也是鼎,只是大小不同。鼐最大,用以盛牛,《说文解字》:“鼐,鼎之绝大者。”段玉裁注:“绝大谓函牛之鼎也。”鼎次之,用以盛羊,鼒最小,用以盛豕。陈奂《诗毛氏传疏》曰:“上句‘堂’‘基’‘羊’‘牛’以内外小大作俪耦,至本句变文。”也就是说,由上句的从小及大,变为此句的从大及小。“兕觥”又称爵,《诗毛氏传疏》:“兕觥为献酬宾客之爵,绎祭行旅酬(祭礼完毕后众人聚在一起宴饮称为‘旅酬’),故设兕觥焉。”

  最后三句言祭后宴饮,也就是“旅酬”。这里突出的是宴饮时的气氛,不吵不闹,合乎礼仪。《小雅·桑扈》最后一章:“兕觥其觩,旨酒思柔。彼(通‘匪’)交(儌)匪敖,万福来求(聚)。”与这三句正可互相印证。

本文地址:http://maikaas.com/34051.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网友投稿文章,由 成语大全 小编编辑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