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泮(pàn)水:水名。戴震《毛郑诗考证》:“泮水出曲阜县治,西流至兖州府城,东入泗。《通典》云:‘兖州泗水县有泮水。’是也。”
【2】思:发语词。
【3】薄:语助词,无义。
【4】芹:水中的一种植物,即水芹菜。
【5】戾:临。
【6】止:语尾助词。
【7】言:语助词,无义。
【8】旂(qí):绘有龙形图案的旗帜。
【9】茷(pèi)茷:飘扬貌。
【10】鸾:通“銮”,古代的车铃。
【11】哕(huì)哕:铃和鸣声。
【12】无小无大:指随从官员职位不分大小尊卑。
【13】公:鲁公,亦指诗中的鲁侯。
【14】迈:行走。
【15】藻:水中植物名。
【16】蹻(jué)蹻:马强壮貌。
【17】昭昭:指声音洪亮。
【18】色:指容颜和蔼。
【19】伊:语助词,无义。
【20】茆(mǎo):即今言莼菜。
【21】旨酒:美酒。
【22】锡:同“赐”,此句相当于“万寿无疆”意。
【23】道:指礼仪制度等。
【24】丑:恶,指淮夷。
【25】穆穆:举止庄重貌。
【26】敬:努力。
【27】允:信,确实。
【28】昭假:犹“登遐”,升天。
【29】烈:同“列”,列祖,指周公旦、鲁公伯禽。
【30】孝:同“效”。
【31】祜(hù):福。
【32】明明:同“勉勉”。
【33】淮夷:淮水流域不受周王室控制的民族。
【34】攸:乃。
【35】矫矫:勇武貌。
【36】馘(guó):古代为计算杀敌人数以论功行赏而割下的敌尸左耳。
【37】淑:善。
【38】皋陶(yáo):相传尧时负责刑狱的官。
【39】桓桓:威武貌。
【40】狄:同“剔”,除。
【41】烝(zhēng)烝皇皇:众多盛大貌。
【42】吴:喧哗。
【43】扬:高声。
【44】讻(xiōng):讼,指因争功而产生的互诉。
【45】角弓:两端镶有兽角的弓。
【46】觩(qiú):弯曲貌。
【47】束矢:五十支一捆的箭。
【48】搜:多。
【49】孔:很。
【50】博:宽大。
【51】徒:徒步行走,指步兵。
【52】御:驾御马车,指战车上的武士。
【53】斁(yì):厌倦。
【54】淑:顺。
【55】逆:违。此句指鲁国军队。
【56】式:语助词。无义。
【57】固:坚定。
【58】犹:借为“猷”,谋。
【59】获:克。
【60】鸮(xiāo):鸟名,即猫头鹰,古人认为是恶鸟。
【61】怀:归,此处为回答意。
【62】憬(jǐng):觉悟。
【63】琛(chēn):珍宝。
【64】元龟:大龟。
【65】象齿:象牙。
【66】赂(lù):通“璐”,美玉。
泮水
[先秦] 诗经
思乐泮水,薄采其芹。鲁侯戾止,言观其旂。其旂茷茷,鸾声哕哕。无小无大,从公于迈。
思乐泮水,薄采其藻。鲁侯戾止,其马蹻蹻。其马蹻蹻,其音昭昭。载色载笑,匪怒伊教。
思乐泮水,薄采其茆。鲁侯戾止,在泮饮酒。既饮旨酒,永锡难老。顺彼长道,屈此群丑。
穆穆鲁侯,敬明其德。敬慎威仪,维民之则。允文允武,昭假烈祖。靡有不孝,自求伊祜。
明明鲁侯,克明其德。既作泮宫,淮夷攸服。矫矫虎臣,在泮献馘。淑问如皋陶,在泮献囚。
济济多士,克广德心。桓桓于征,狄彼东南。烝烝皇皇,不吴不扬。不告于讻,在泮献功。
角弓其觩。束矢其搜。戎车孔博。徒御无斁。既克淮夷,孔淑不逆。式固尔犹,淮夷卒获。
翩彼飞鸮,集于泮林。食我桑葚,怀我好音。憬彼淮夷,来献其琛。元龟象齿,大赂南金。
作品赏析
此诗的主题,《毛诗序》曰:“颂僖公能修泮宫也。”朱熹《诗集传》曰:“此饮于泮宫而颂祷之辞也。”方玉润《诗经原始》曰:“受俘泮宫也。”此诗写受俘泮宫,颂美鲁僖公能修文德。
此诗前三章叙述鲁侯前往泮水的情况,每章以“思乐泮水”起句,作者强调由于鲁侯光临而产生的快乐心情。“采芹”、“采藻”、“采茆”是为祭祀作准备,芹、藻、茆皆用于祭祀,《周礼·天官·醢人》:“朝事之豆,其实……茆菹麇臡……加豆之实,芹菹兔醢……”《召南·采苹》也有采藻用于“宗室牖下”,皆为明证。第一章没有正面写鲁侯,写的是旗帜飘扬,銮声起伏,随从者众多,为烘托鲁侯出现而制造的一种热闹的气氛和尊严的声势。第二章直接写鲁侯来临的情况,他的乘马非常健壮,他的声音非常嘹亮,他的面容和蔼而带微笑,他不是生气而是在教导自己的臣民,从服乘、态度体现出君主的特别身份。第三章突出“在泮饮酒”,并以歌颂鲁侯的功德,一方面祝福他“永锡难老”,万寿无疆;另一方面则说明这是凯旋饮至,表明鲁侯征服淮夷的功绩。
第四、五两章颂美鲁侯的德性。前一章主要写文治。鲁侯举止庄重,神情肃穆,因此成为臣民仰望的准则。因为是“告庙”,诗人对庙貌而想先人,鲁国的先祖周公旦、鲁公伯禽既有文治又有武功,僖公凯旋饮至,正是对先祖的继承,是效法前人的结果。后一章主要写武功。作泮宫本属文治,却是成就武功的保证,鲁侯虽不必亲上战场,因为修明德性,恢复旧制,所以使将士们在战争中赢得了胜利。他们在泮水献上斩获的敌人左耳,并能精细详明地审讯敌人,献上活捉的俘虏。
第六、七两章写征伐淮夷的鲁国军队。前一章是写出征获胜,武士能发扬推广鲁侯的仁德之心,尽管战争是残酷的,但在鲁人看来,这是对敌人的驯化,是符合仁德的。回到泮水,将士献功,没有人为争功而冲突,写的是武功,但文治自在其中。后一章写军队获胜后情况,武器极精,师徒甚众,虽克敌有功,但士无骄悍,又纪律严明,不为暴虐,“孔淑不逆”,所以败者怀德,淮夷卒获。
最后一章写淮夷——被征服者,以鸮为兴,引出下文。鸮,即猫头鹰,为恶鸟,比喻恶人,但它飞落泮林,食我桑椹,怀我好音。所以淮夷感悟,前来归顺,贡献珍宝。
刘瑾谓此诗“言不无过实,要当为颂祷之溢辞也”(吴闿生《诗义会通》引),刘勰《文心雕龙》中的《夸饰》篇特将末章首四句“翩彼飞鸮,集于泮林;食我桑椹,怀我好音”作为修辞夸饰的例证之一,说明此篇的夸耀很有些过当,读者当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