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乡调研报告

 杭州画室   2021-08-25 20:07   204 人阅读  0 条评论
摘要:

下乡调研报告(通用10篇)在现在社会,报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内容的完整。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下乡调研报告(通用10篇),仅供参考

  下乡调研报告(通用10篇)

  在现在社会,报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内容的完整。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下乡调研报告(通用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下乡调研报告(一):

  一、xx村基本状况

  xx村位于拐儿镇南部,是一个典型的纯农业村。全村1012人,国土面积9600亩,耕地面积2400亩,20xx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800元。

  二、调研中发现的一些问题

  座谈会上,大家畅所欲言,提到了许多当前村里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包括水利、文化、卫生、禁牧、核桃产业、农村合作医疗、宅基地审批等各个方面,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类:

  一是农村合作医疗问题。村民反映村卫生所药品价格高,除报销下来的药价费用后比在县城药店买同一种药的价格还高,政策落实存在偏差,农民没有得到实惠。

  二是道路硬化问题。近年来,xx村核桃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但是核桃园道路大都是土路,大型机械上不去,生产不方便,严重制约着核桃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同时,村里原先的水泥路面损毁比较严重,到处坑坑洼洼,急需修补。

  三是水利设施问题。xx村由于村群众资金短缺,水利设施年久失修,饮用水只能从外地挑、拉,村里一半人口存在饮水困难。同时,由于核桃基地、河滩地的蓄水灌溉等水利设施跟不上,直接影响了核桃基地建设。

  四是核桃园管理问题。村民反映,由于缺乏核桃树管理技术,许多核桃树出现了“黑皮”病,有些已经枯萎死亡,急需科技下乡和技术培训。

  五是林牧矛盾问题。xx村核桃产业发展起来才二三年时间,核桃树大部分都是二三年的幼苗,村里有二三户人家养羊(数量在150只左右),上山放牧时羊经常对核桃苗进行啃咬,导致核桃幼苗死亡状况比较严重,需实施禁牧或固定规范养殖放牧区域。

  六是文化活动场所缺乏。xx村人口较多,但村里文化设施陈旧,没有一个专门供群众进行文化娱乐的场所,农民文化活动类型少,文化活动单一。

  七是移动基站信号不稳。xx村有移动一个基站,由于设备故障的原因,个性是经常出现遇到雷雨天气停电后不能再启动,信号间断的现象。

  八是村民宅基地审批价格高。村民反映村里宅基地审批价格过高,一块宅基地到达了3.8万元,由于村民经济潜力普遍比较有限,对村民而言已经是相当大的一笔开支(村里存在三代人住在一个院落的状况)。

  三、解决措施

  由于村民反映的问题纷繁复杂,方方面面的问题都有,在召开座谈会的过程中,我本着能当场解决的问题当场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安排县纪委工作人员协调联系相关部门立即进行核实,确保村民反映的问题得到全面落实。

  一、关于农村合作医疗问题,已责成县卫生局立即进行调查核实,一周之内拿出调研结果。同时,下一步准备和县卫生局、药监局等部门协调,一方面严把进药渠道关,确保药品质量,使农民吃上放心药;另一方面推荐卫生部门利用科技手段,为乡镇卫生所配备条码机,对销药记录进行登记,使农民在买药时对药品价格明明白白。

  二、关于修建水利设施问题,已安排县监察局副局长刘宪江和县水利局协调联系,争取列入今年县农田水利配套建设项目,为xx村核桃产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三、关于核桃园道路硬化和村道路硬化问题,力争到市交通局申请一笔专项资金,结合今年全县农村街巷硬化“全覆盖”工程项目,解决好xx村的核桃园道路和村道路硬化问题。

  四、关于核桃技术培训问题,要求xx村要抓紧时间成立核桃树技术管理专业服务队,对核桃树进行综合管护。

  五、关于林木矛盾问题,推荐xx村一方面及时和养羊户进行协调沟通,摆明利害,讲清道理;另一方面要抓紧对此问题的研究,召开村委会或村民代表会,倾听群众意见,透过采取禁牧或专门规划养殖放牧区等方式,妥善解决好此问题。

  六、关于文化场所建设问题,已安排由村群众和拐儿镇政府自筹一部分资金,借助农村文化场所建设的契机,从村委大院中腾出两个房间,为村民购置些象棋、麻将等娱乐设施,满足群众的基本精神文化需求。

  七、关于移动基站问题,已立即和县移动公司进行了联系,县移动公司已派出专人到xx村基站进行查看、维修、落实。

  八、关于村民宅基地审批费用高的问题,已安排县监察局副局长刘宪江和县国土局沟通联系,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先以较低的审批价格解决几户困难户,满足其基本生活需要。

  四、对当前新农村建设的一些感想和看法。

  农村作为我国政治体制的最基层,其发展与稳定直接关系着我国经济建设的成败。透过这次驻村调研,发现了农村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都事关民生,事关我们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解决的好不好,直接关系着农村的繁荣与稳定,关系着新农村建设事业的成败。为此,我认为,加强农村建设和管理,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是要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县、乡党委务必要将基层党组织建设放在首要位置,牢牢抓在手上,全面提高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尤其是要认真做好下一步村级两委班子的换届选举工作,真正将一些有潜力、有素质、在群众中有威信、品德优良、有奉献精神的人选进来,切实维护好农村的和谐、稳定和发展。

  二是要继续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要依托各镇村的独特优势,用心发展和壮大主导产业,实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要紧紧围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这一要务,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规划布局,发展好核桃产业开发、蔬菜基地建设、规模养殖、农产品深加工、旅游产业壮大等工作,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潜力,有效增加农民收入。

  三是要在乡村大力普及科技知识。县直各涉农部门要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继续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下乡、科技扶贫、知识培训活动,将农村在发展过程中急需的种植、养殖等各种科技知识送到农民手中,应对面、手把手地教会农民使用,使农业科技知识真正深入人心。

  四是要继续大力创优发展环境。县直各有关部门要本着关注民生的宗旨,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多向基层倾斜、向农村倾斜,解决好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要严格落实上级党委、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充分利用好农廉网这一公开平台,认真研究解决各乡镇在建重点工程与群众利益之间的矛盾、村民与村企业之间的矛盾,从乡镇经济发展、和谐稳定的大局出发,为乡村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环境。

  下乡调研报告(二):

  根据的安排部署,干部下乡住村活动中,我们联系的是xx乡xx村。近几个月来,我们多次深入到联系点xxx,深入农户家中访贫问苦,向村民仔细了解生产、生活、收入等状况,。重点了解了xx村新农村建设状况,掌握发展现状,查找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帮忙理清工作思路,认真分析该村现状优势及不足,对基层领导班子建设、农民增收、群众关注的实际问题等进行了调研,现就调研状况作如下报告:

  一、基本状况

  xx村是xx乡政府所在地,全村共有十三个自然庄,270户,750口人,共有耕地3181亩,全村有3个党小组,43名党员。主要产业为种植业,以玉米、小麦为主要农作物。养殖业主要是蚕桑养殖及村民散养的猪羊鸡等,还处在小农经济阶段。

  二、该村存在的主要困难有三方面:

  1、近年来,为了改善生活,村里的青壮年劳力都外出打工,使得农村经济振兴无人,发展严重缺乏劳动力。种地不合算,按最好的年景,最好的价格,每亩地也但是1万元的毛收入,付出则是没日没夜,操心费力,还得担心价格和市场。一不留意一年白费,还得搭上种子钱。

  2、农村实用型人才外流严重。该村有头脑、懂技术、能干事的年轻人还不少,但都没有在村里干事创业,都以外出打工为主,虽然每年都能带回点打工收入,但解决不了长远发展问题,对于全村经济发展是个损失。

  3、教育医疗负担重。我们走访的许多户贫困人家,或多或少都存在因为疾病或其他原因导致的劳动力缺失和负债,这样对于完全依靠务农的农民来说,往往就直接导致了贫困。在我走访的6户村民里,大部分都是有病人的家庭。由于家庭的成年劳力长年在外打工,与亲人聚少离多,有一种凄凉的孤独感。

  除了医药费支出外,对于大部分家庭来说,子女教育投入占了收入的大多数。他们不吝血汗钱,把子女送进城里上学,期望孩子能努力学习,摆脱这个困境。打工者在身体高强度负荷劳动的时候没有办法兼顾身体健康,而又在出现健康问题的时候因此重返贫困,村民提到这些问题的时候往往也都很无奈。

  三、具体帮扶状况

  1、座谈会上听民意。组织党员干部、群众代表进行座谈,共召开会议4次,座谈会6次,收集了涉农问题4件,通水、通路问题5件,其它2件。进家入户访民情。透过走街入户,个别谈心,共走访群众10余人,共走访种植大户2户,普通百姓8户,大部分群众是靠种植大田为生,对特色调产种植热情还不是很高,还需政府进一步加强引导,要加强他们的增收意识,帮忙解决一些技术上的实际困难。

  2、,在村里资金不足的状况下,协助村支部多次向乡党委汇报状况,争取政府支持,最终使得乡政府在资金技术等方面大力投资,协助村委投资18万元,修建田间道路30公里,恢复自来水工程两处,前庄大桥一座,投资4万元,完成南河绿化配套工程,投资5000元安装监控设备,促进了xx村建立良好的治安环境。

  3、关心老年人生活,重视文娱设施建设。

  现代生活节奏快,年轻人关心老年人的时间少,老年人在精神上得不到满足,针对这种状况,在支部的提议下,投资8万元,建设老年日照活动中心一所,极大的丰富了老年人的生活。

  4、狠抓环境卫生整治。

  为了该广大群众带给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我们协助村党支部努力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动员群众自觉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大搞环境卫生整治工程,新建垃圾池3个档护墙200米垃圾填埋场一处,完成户厕改造15个粉刷墙壁13000平米,极大的改善了张村脏、乱、差的旧貌,使得此刻的xx焕然一新。

  5、探索产业结构调整新路。

  玉米、蚕桑产业作为xx的主要产业,已经没有太大的上升空间,要增加农民的收入,务必另辟蹊径。透过在与村两委班子用心沟通、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把发展核桃作为xx一项新的产业,投资6万元,在xxx群众新值核桃树100亩,为我村产业结构调整走出了一条新路。

  四、几点推荐

  从xx村着眼,从振兴村经济的角度出发,提出以下几点推荐:

  1、推荐当地党委政府定期约请农业专家来为村民做技术推广及保障,选取适宜当地的农业新品种,大力发展种植业,力求上规模。

  2、推荐突出规模养殖。透过推广标准化规模养殖成功的典型,进一步加大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力度,使畜牧业生产方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在用心引导养殖户加大对养殖业投入的同时,要大胆解放思想,创新投入方式,为畜牧业快速发展注入强大活力。

  3、成立各类专业合作社。村里有养猪户、养牛户、养羊户,有各种小型农机具,有沼气能手,设施蔬菜种植户,今后都就应成立专业合作社,和市场对接,规模化发展,为个户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4、加大对农民生产、生活直接相关公共事业的支持。

  一是透过统一制定城乡发展规划,由公共财政作为主要投资主体统一投入发展资金,逐步缩小城乡差别,使农村公共事业得到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是在乡村群众经济不强状况下,透过招商引资,兴办企业,开辟财源,增加积累,以提高对农村公共事业投入的潜力;

  三是推出一批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兼备的项目,引入社会和企业资本。这既可增加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同时也解决了公共设施有人建无人管的问题。

  在下乡调查的这些天,我们看到了我国新农村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但也仍存在着问题。我们只有深入群众,实实在在走群众路线,才能更加客观、辩证的分析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才能更好地取得成果。经过这次下乡实践调查,收获颇多,我们就应关注国情,了解民情,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尽自己的一份力。

  下乡调研报告(三):

  一、王狮乡阳坡坪村基本状况

  阳坡坪村位于石桥山下,距209国道10公里,人口680人,165户,耕地2450亩,宜林地3500余亩,全村党员17人,校园一所,学生26人,村卫生所一所。经济以种植、养殖业为主,有大牲畜200余头,羊600余只,基本属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外出务工23人,人均收入2000余元。

  二、存在的主要矛盾纠纷

  透过逐户走访排查、实地调研和座谈会的形式,向群众宣传党的惠农政策以及与群众密切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收集汇总了现阶段阳坡坪村经济社会生产生活中存在的主要矛盾纠纷。

  当前阳坡坪村各种关系基本协调,社会基本稳定,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关系与矛盾趋于复杂和紧张,存在着某些不安定的隐患和不和谐的因素;影响社会协调健康发展,经调查发现,阳坡坪村矛盾纠纷有以下两类。

  1、群众与村支委及干部间的矛盾纠纷。

  (1)干部作风问题。由于村领导班子成员素质参差不齐,在政策执行上时常出现偏差,对待群众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缺乏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对人民群众反映时间题敷衍塞责,推诿拖拉,对正当要求臵若罔闻,对出现的矛盾纠纷不能及时调处,常搞高压政策或“一言堂”,以人治代替法治、从而使小纠纷激化成大矛盾,因基层干部工作方式简单粗暴而引发的上访事件时有发生。基层干部与群众钓恶性互动起了双方的对立,基层群众把对个别干部的埋怨转化成对政策的不理解和对村委会的不信任。而群众的上访也让村委会把其划为“刁民”,干群关系逐步紧张。

  (2)管理职能与体制问题。基层组织,群防群治作用发挥不好。综治网络、人民调解网络不健全,组织的不健全导致在基层工作中,基层网络作用发挥不好,对因宅基地、土地、婚姻、邻里关系等引发的民事纠纷不能及时妥善化解处理。矛盾长期得不到化解,基层群众对村委会的信任度成下降趋势。

  (3)民主管理方面的问题。当前,农民的民主法制意识逐步增强,然而少数村干部在村级群众事务管理中;没有真正贯彻“四议两公开”,最多是形式上做到了村务、财务公开,但对于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项,只是个别领导开个会就研究决定了,决策的不公开极易引发村民不满,村民代表会和村民议事会多数形同摆设,村务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群众对干部多心、不放心,有意见,反映村干部吃喝贪占和财务混乱的越级上访问题仍居高不下。

  2、群众与群众之间的矛盾纠纷。

  由于法律条文枯燥难懂,群众对法律、法规认识不到位,邻里发生纠纷后不能正确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而基层组织又不能及时化解矛盾,从而导致邻里之间矛盾不断加深,家庭内部成员之间关系不断恶化。这些纠纷纠纷既影响着村内的和谐、村风的健康发展,也使干群关系进一步恶化。

  群众间的纠纷主要表现为:

  (1)因宅基地、职责田引起的纠纷。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法治与村规民约、历史与现状的冲撞,村宅基地纠纷正呈逐年增多之势。主要因村庄规划不够科学与规范;部分村民法律意识较为淡漠,对有关的法律法规充耳不闻、视而不见,“自主翻建或新建’,以致侵犯了他人的宅基地使用权或群众土地所有权而引发的矛盾纠纷;加之此刻农村年青人往往不愿意与父母住在一齐,某些村民在翻建房屋时,为了能让自己和父母分开居住“建新不拆旧”,构成事实上的“多占抢占”,而产生了矛盾纠纷;有一些村干部不按法律、村规民约办事,乱许口,乱批地,也造成了许多纠纷;宅基地纠纷,往往个性难调处。

  (2)因家庭、婚姻关系引起的纠纷。伴随着人们婚姻家庭观念的转变,近年来家庭婚姻类纠纷成逐年上升趋势,农村离婚率逐年上升,婚姻矛盾逐年升级。农村伦理道德遭甚至引发家庭暴力,妇女、儿童、老人等犯罪现象。

  三、农村社会矛盾纠纷的主要特征

  一是农村社会矛盾纠纷类型的多样性。矛盾纠纷由传统的婚姻家庭、继承、赡养、邻里等民间纠纷扩展到以经济利益诉求为主要特征的新型矛盾纠纷。这类矛盾纠纷以利益冲突为特征,涉及政策、法律、经济和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调处难度大。

  二是农村社会矛盾纠纷主体的群体性。当前很多矛盾纠纷,由于纠纷主体利益一致,要求相似,往往“一枝动而百枝摇”,同时随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民主法制意识不断增强,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个别群众为了实现自己的个人利益,或者串联上访,或者鼓动、支持、参与集访。许多纠纷如果处理不当,极易引发群事件。

  三是农村社会矛盾纠纷调处的艰难与复杂性。过去的纠纷多发生在个人与个人之间,调处时当事人的情绪也较为温和,此刻的矛盾纠纷多由经济利益冲突引发,且大多发生在个人或群体基层组织、政府部门之间,有些群众一旦发生纠纷就找政府解决,有时将矛头指向政府部门,导致个人与组织、干部与群众之间矛盾不断上升,甚至还有相当一部分矛盾纠纷当事人抱着“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的错误想法,为引起政府关注而采取越级上访、群众上访形式,以求到达自己的目的,情绪容易失控,行为较为激烈,给矛盾的调处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和复杂性。

  四是农村社会矛盾纠纷当事人寻求解决纠纷的方式呈现激烈化。矛盾纠纷的当事人为维护自身的权益,在矛盾出现之初,大多都能透过正当的途径和手段寻求党政组织和有关单位部门解决纷争,期望能公正、公平地解决问题。但是,一些重大复杂疑难的矛盾纠纷没有能到达自己期望的结果。当事人往往采取群体围攻、上访甚至以武力相威胁的手段,迫使有关部门解决问题,从而引发了的群体性上访事件,而政府部门对待这些非正常上访事件,往往片面强调“和谐稳定”在处理问题中往往做出过多的妥协,最后事情虽然得到解决,但却在社会上造成人民群众信访不信法的恶劣影响。

  四、农村社会矛盾纠纷产生的主要原因

  农村社会矛盾纠纷的产生有其深刻政治经济根源和社会背景,其构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为:

  1、少数群众追求个人利益的思想过于片面化。

  2、干部的宗旨意识淡薄、缺乏高度的政治敏锐性。

  3、基层组织建设薄弱,尤其是村一级干部参加政策理论学习不够,对法律知识掌握得不多,处理问题时主观因素影响大。

  4、宣传解释工作做得不深入细致,法律法规宣传力度不大。

  5、对热点难点问题处理得不够稳妥。

  矛盾是不可避免的,有效预防和及时化解基层矛盾是基层政府及基层干部务必直面应对的。

  (1)加大普法力度,促使群众知法、遵法、守法。此刻,我国已进入“六五”普法阶段,在总结以往普法经验的基础上提高认识,加大对普法宣传的投入。

  (2)健全制度,依法管理,缓和干群关系。在健全村务管理制度中,乡镇政府帮忙村级自治组织健全村务管理制度,同时乡镇政府应加强对村主要干部的考核,制定出相关考核办法。透过加强巩固党组织在农村工作中的领导核心地位,规范党务、村务行为,加快基层民主化进程,从根本上减少或杜绝因村务管理混乱而产生矛盾纠纷。

  (3)依法行政、减少行政纠纷。工作人员应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做到廉洁自律、依法行政、不损群众利益,从而减少矛盾纠纷,促使社会和谐。

  下乡调研报告(四):

  7月2022日,我对村进行了帮扶前期工作调研,深入村召开村干部村民代表座谈会,听取村两委对本村状况的回报和发展经济的推荐和设想,深入15户农民家中进行家庭状况,收支构成和增收思路的抽样调研。综合思考,该村的具体状况和帮扶思路如下:

  一、开展驻村帮扶的重要好处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我县开展干部下乡驻村帮扶工作,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是以点带面,推动全局的客观需要,是引导农民创业致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发挥社会各方面用心性,构成新农村建设工作合力的重要举措。透过帮扶这一载体,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加快农村经济发展速度,提高农业发展水平,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干部受锻炼,农民得实惠。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帮扶村实现农民生活新提高,乡风民俗构成新风尚,村庄面貌呈现新变化,基层组织发挥新作用,因病致贫得到新保障,因此驻村帮扶工作受到广大群众拥护和欢迎。

  二、村基本状况

  村位于xx县东xx,全村户,口人,耕地面积亩,有名党员,畜牧业以养xx羊、牛为主,羊存栏2000只,牛存栏20头,20xx年农民人均收入元。近年来,村两委干部努力为村民办好事,多办事,完成户通自来水,架通商低路线,争取主管部门,使通信到达畅通。村民以户栽植核桃幼树100亩。

  三、当前经济发展与基础建设中存在问题

  1、调研中干部群众对帮扶主要有两方面要求,一盼送致富技术,二盼搞好道路基础设施。

  2、产业发展中其中养羊一项虽存栏2000余只,但只有8户村民养殖,规模不大,品种不纯。

  3、对已栽植的核桃幼树100亩,缺技术修剪。

  4、由于无保护人、自然灾害、山害、土地种植粮食作物,收入已经是很小。

  5、基础建设方面,四个自然庄11公里街道村庄路全是泥土路。

  四、开展帮扶的目标和措施

  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收、农村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新形势下搞好驻村帮扶工作是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兴农富农的重要载体和抓手,针对驻村帮扶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状况和新问题,创新理念、创新载体、创新资料、创新方法、健全机制、多策并举、真抓实干、全面推动驻村帮扶工作。根据村实际,如何开展帮扶工作我认为立足当前,抓住重点,确定目标,中长结合,分步实施。对该村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加强精神礼貌建设,经过三至五年努力把村建设成为小康先进村。今明两年能够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并为以后奠定基础。

  1、结合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帮忙村制定一个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明确目标措施,要使这个村规划家喻户晓,启发群众主动求发展的用心性。

  2、联系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作务水平。

  3、把脊薄的荒地栽植黄花药材树500亩。

  4、把土地连续栽植核桃树200亩。

  5、二到三年xx羊养殖户增加到10户以上。新建养羊园区一个。

  6、与交通主管部门要求,2年完成硬化四个自然村庄路11公里。

  7、修建太阳能洗浴一座。建图书室和农民文化活动室。

  8、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进民主进程,加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切实保障农民民主权利,逐步建立健全村级管理新机制。引导党员干部学理论,学政策,学技能,学先进,争当政治上强,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潜力强的双强党员,争创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小康建设业绩好,农民群众反映的“五好”党支部;采取多种形式,透过多种渠道,帮忙农村党员干部转变观念,拓宽思路,增强基层党支部带领农民致富的潜力,建立健全村民自治机制,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充分调动农民参政议事用心性,共同决策村级大事,加快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下乡调研报告(五):

  为切实推进新课程改革,帮忙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潜力,促进我县小学教育质量全面提升。根据县教研室工作计划精神,从3月16日~6月15日,对全县小学进行重点调研的工作方式,深入各小学开展进课堂听课、参加校本教研活动。本次活动,旨在透过调研,掌握全县小学课堂教学现状,查找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构成解决问题的对策。我们先后对八个乡镇和县城的13所小学进行听课指导。透过深入农村小学给了我们更多的思考:多少年来,教师用课程标准提出新理念引领小学课堂教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发生很大变化,教师的确在努力改变着自己的教学方式,也在不断改善着学生的学习方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有了明显提高。主要体此刻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改以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成为小学数学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村小听课中,大部分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资料创设一些有效新颖,且富有思考价值,具有挑战性的课堂学习情境令我们眼界大开。如,台吉镇中心校于艳华老师上二年级《方向与路线》这节课,在导入部分创设生活的情境。把书中辨认方向的情景改为校园内部情景,出示图后问:学生你们看这是什么地方(本校的校园花坛)以校园花坛为中心学习辨认八个方向。透过这个情境的创设,学生从看到校园内的照片激发兴趣,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为有效学好八个方向奠定了基础。

  二、重视有效操作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

  实践操作能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潜力,透过观察、实验、操作、想象、模拟、设计、思考等实践活动能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教师要十分重视学生的操作实践活动来理解新知,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把抽象知识转化为可感知资料。如,台吉镇中心校吕彩华老师上三年级《分一分》这节课,让学生动手操作,透过试一试、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涂一涂等活动来初步认识分数的概念,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让每个学生经历过程和体验成功,不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潜力,而且使学生的抽象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

  三、注重有效学习方式体验成功快乐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期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世界中,这种需要个性强烈。”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究活动方式,他们对客观现实的认识来自于外界探究性活动。因此,要让学生用探索的学习方式去探究新知,在新的课程标准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独立思考的潜力,采取有效的学习方式,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如台吉镇中心校刘兴阁,教学有风格,在上五年级《合格率》这节课,紧扣自编的一首儿歌“要求合格率,其实很简单,分母是总共的,分子是合格的,结果是一个百分率。”改变以往学生单一,被动学习方式,引导学生透过合作学习,交流讨论来解决问题,根据次儿歌自主探究出勤率、发芽率、出粉率等等,在思考中,体验快乐,获得知识。

  四、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到村小听课,听的都是常规课。但教师都能努力去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学习方式。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把课堂教学资料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机整合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透过多媒体的声、像画面,为学生创设了和谐的学习情境。用情境的外在形式,调动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参与学习活动。如台吉镇中心校刘刘雪梅老师,在上一年级《认识人民币》这节课,能有效引导学生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让学生在电脑上购物操作,体会应付的钱、付出的钱、与应找回的钱三者之间的关系。很有效果,做到了“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虽然部分教师年龄偏大、教学策略僵化,但值得我们思考的是他们的心是真诚的,这一辈子哪都不想去,就想为村小奉献一辈子。然而,这一辈子哪都没去过,出外学习的机会几乎没有。教研员的到来使他们兴奋不少,在纯真中感受真和善,体味苦与甜。能够说一部分教师对课改新理念把握不到位,注重形式,忽视本质。出现了不少制约课堂实效性和影响教学质量的新问题、新困惑。实事求是地讲存在问题也不少:

  1、有些课堂教学资料被机械的情境所套住,牵强附会地联系生活实际,其结果是既浪费了宝贵时间,又妨碍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真正理解。

  2、教师钻研教材不够,想法太随意,不能很好地把握教材编写意图。

  3、在部分教师课堂上,学生分组学习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合作,合作有形式却无实质:学生之间在缺乏问题意识和交流欲望的背景下,应付式、被动式地进行交流,缺乏平等的沟通,没有深层的交流和碰撞;

  4、在部分教师课堂上过于追求手段现代化,有的教师不惜花费很多时间精心制作课件,可结果并不有效

  5、课堂练习设计缺乏层次性和趣味性。形式单一。知识的提升拓展不到位。

  6、在部分教师课堂上预设过度,挤占生成的时空,表面看教学有条理,实质上这是传统以师为中心,缺乏学生的独立思考、用心互动和合作探究。

  7、部分教师应对课堂上生成的新问题缺乏应变潜力,教学语言不够准确,缺乏幽默诙谐,规范、精练的语言。

  8、从课堂教学上看出教师平时不爱教研,缺乏科研教研意识。

  9、对师校单元测试卷不能做到及时使用,更谈不上研究试卷,忽视了检测,影响有效教学。

  总之,透过深入村小的调研活动,是我们更加坚定了课堂教学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生命。探索和建立和谐的有效课堂教学之路,是我们的职责。只有不断反思、才能使双基训练更扎实,教学容量更厚实,学生思维更活跃,教学方式更灵活,课堂教学更有效。

  下乡调研报告(六):

  根据统一安排部署,我对桃红坡村进行了帮扶前期的工作调研,深入桃红坡村召开村干部座谈会,听取村两委对本村状况的汇报和发展经济的设想与推荐;深入25户农民家中进行家庭状况、收支构成和增收思路的抽样调研。综合思考,该村的具体状况和帮扶思路如下:

  一、开展驻村帮扶工作的重要好处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我县开展干部下乡住村帮扶工作,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是以点带面、推动全局的客观需要,是引导农民创业致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发挥社会各方面用心性,构成新农村建设工作合力的重要举措。透过驻村帮扶这一载体,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加快农村经济发展速度,提高农业发展水平,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干部受锻炼、农民得实惠。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帮扶村实现农民生活新提高,乡风民俗构成新风尚,村庄面貌呈现新变化,基层组织发挥新作用,因病致贫得到新保障,因此驻村帮扶工作受到广大群众拥护和欢迎。

  二、桃红坡村基本状况

  桃红坡村委座落在桃红坡镇的东南方向,是交口县的东大门,由桃红坡、候家坪、张村三个自然村组成,东与孝义市西泉镇相接,南与本县双池镇店则沟村相连,西与本镇吉子沟村相接,北与本镇栾子头村委石圪塔村相接,全村委面积大约在20平方千米左右,省道孝石线,桃临线贯穿全村。全村总人口达2000多人,其中非农人口500人左右,有耕地1192.3亩,20xx年农业总产量260吨,人均收入4551元。建县以来,桃红坡驻扎着县级企事业机关数十个,百货、交电、食品加工、烟酒副食,应有尽有;行政机关有,工商、税务、公安、派出所、刑警队、邮电、电信、交警、变电站、供销公司等机关,所以被称之为“交口小香港”。

  活动场所内办公、电视、电话、广播、远程教育网络和图书、象棋等设施配套齐全,各种规章制度上墙,选配了一名认真负责,有文化的村民担任代办员,直接属党支部、村委会领导,报酬落实。帮忙村民办理包括退根还林、农机补贴、农村低保、两免一补、粮食直补、计划生育、医疗合作等20多项资料,受到了群众的普遍赞誉。个性是现代化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为村民学习、了解信息带给了便利。发挥了活动场所的功能,使村级活动真正成为农技咨询,技术指导,信息发布的中心,成为村民文化娱乐的场所,技术培训的阵地,凝集民心的载体和党组织发挥作用的平台。

  近年来村两委着力加强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全面实施“固本强基”战略,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力求日常工作有创新、重点工作有突破、整体工作有特色,不断开创村组织工作新局面,为加快新农村建设和小康社会建设带给坚强的组织和人才保证。下一步计划按照提出的“三个发展”中的转型发展要求,计划调整产业结构重点发展养殖业和第三产业经济。以改变过去单纯靠资源的单一产业结构,从而增加农民收入,加强抵御市场风险的潜力。

  三、当前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调研中干部群众对帮扶主要要求:盼送致富技术;

  2、缺少农民经济技术合作组织,农户自我发展潜力不足。在农业领域全村目前无任何专业协会组织,使农户在技术、销售、互助等方面缺乏依托,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3、农民怕担风险,不敢进行高效农牧业投资,投入潜力也不足。如适合发展大规模养殖业,但农户怕搞不成赔进去,加上没人组织,不敢投资。除各户少量养鸡外,多数不敢养,怕赔不起。

  4、帮扶村群众有较为严重的依靠思想,缺乏自我发展的主体意识,等、靠、要思想严重,借力发展、奋发自强的精神不足,期望值过高,有相互攀比现象。

  5、一些困难户经济条件太差,去年住房因雨倒塌或成危房,与周围反差十分明显,需予以关注。

  6、与驻村企业关系不是很协调,没有充分利用企业发展自己。

  四、开展帮扶的目标和措施

  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新形势下搞好驻村帮扶工作是加强社会义新农村建设,兴农富民的重要载体和抓手,针对驻村帮扶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状况和新问题,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总要求,高度重视,科学规划,严密组织,及时总结经验,探索规律,研究新状况,解决新问题,创新理念、创新载体、创新资料、创新方法,健全机制,多策并举,真抓实干,全面推动驻村帮扶工作。根据桃红坡村实际,如何开展帮扶工作?我认为应立足当前,抓住重点,确定目标,中长结合,分步实施。对该村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是:“改善农业基本条件,发挥潜在优势,做大做好做强主导产业,加强精神礼貌建设,经过三至五年努力把桃红坡村建设成为小康先进村。今明两年能够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并为以后奠定基础。

  1、结合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帮忙村、组制定一个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明确目标和措施。要使这个规划家喻户晓,启发群众主动求发展的用心性。

  2、鼓励开展劳务输出,包括短期务工,增加农民近期收入。用心与有关部门联系,年内组织一批农村青年外出务工,帮忙开眼界,换思想,学技术,长本领。同时大力倡导农闲时到县城和附近煤矿企业做短工。

  3、联系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作务水平。初步拟定年内邀请有关农业方面的专家,进行23次科技知识讲座。配合县乡农技部门在该村分产业确定若干个农业科技示范点,为群众学科技、用科技创造一个好的推广载体。

  4、引导农民建立专业协会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自我发展潜力。重点建立养殖类、种植类专业协会组织,建立生产、技术、销售及农资服务载体,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5、加强与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联系,着手解决群众关注的重大问题。

  一是用心与县有关部门联系,尽快完成桃红坡村通户道路的硬化问题。

  二是与有关部门联系,帮忙部分贫困户解决危房修缮问题。

  6、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进民主进程。加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切实保障农民民主权利,逐步建立健全村级管理新机制。引导党员干部学理论、学政策、学技能、学先进,争当政治上强、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潜力强的“双强”党员,争创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小康建设业绩好、农民群众反映好的“五好”党支部;采取多种形式,透过多种渠道,帮忙农村党员干部转变观念、拓宽思路,增强基层党支部带领农民发展致富的潜力;透过搭建舞台、正确引导、创业扶持,支持“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发挥作用;建立健全村民自治机制,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充分调动农民参政议事的用心性,共同决策村级大事,加快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下乡调研报告(七):

  按照市委统一要求,我到杜村镇匡家庄村担任了村党组织第一书记。驻村任职以后,按照市委要求,认真对村情概况、组织建设状况、经济发展状况、社会事业状况等进行了深入地调查研究。其间,透过与村”两委”班子座谈、实地察看村情、听取群众意见、走访党员代表和村民代表等形式,基本掌握了村庄经济社会发展整体现状。现将此次调研状况报告如下:

  一、匡家庄村现状

  (一)村情概况

  xx庄村,位于胶州市西部,距杜村镇政府驻地3公里,东邻寺后村,南靠大郐家沟村,西接吕家大村,北毗肖家洼村。全村共有110户,335人口,党员15名,低保户9户。主要姓氏有孙、朱、李三姓,居住民族均为汉族,全村共有土地890亩,人均2.5亩。1987年5月,在水利部门扶持下,村组织人员打大口井1眼,使周围70亩地旱涝保收。20xx年3月,引进占地300亩,主搞绿化苗木的青岛绿波苑集团公司,使闲散人员得到的安置。20xx年5月,镇政府投资,在村前河上建拦水坝1座,可储水2万立方,有力地改善了村生态和水浇条件。20xx年3月,引进占地200亩的黄金梨种植项目,对村产业结构调整,有用心带动作用。

  (二)经济发展状况

  第一产业:主要以种植小麦、玉米、花生、薯类、蔬菜为主。养殖业主要有牛、羊、猪、鸡等。

  第二产业:主要有电锯两户,专搞木制品生产。

  第三产业:运输车四台,油坊加工一户,豆腐生产一户。

  农民收入主要依靠种养殖和到企业务工。村庄群众经济收入匮乏,主要依靠部分群众土地租赁收入。本村的产业结构,是以种植业为主,占总数近一半的地,土质较好,种植小麦、玉米等作物,其余为丘岭地,种植花生、地瓜等作物。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村民经济意识的提高,种植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由单纯的粮食作物种植,转变为粮食和经济作物的种植,且经济作物占到必须比重。主要经济作物有辣椒、马铃薯等,使村经济收入有了很大提高。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养殖业又成为种植业之后的一个主导产业,养猪、养羊、养牛业快速发展,其收入已超过种植业的收入,成为村经济收入的另一个重要支柱。其它行业也有了长足发展,如商业,粮油加工业,客运出租业,这些业户在经济收入大幅提高的同时,也摆脱了土地的束缚。

  (三)社会事业发展状况

  首先表此刻人民生活的提高,随着国家土地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农民对土地的投资信心增加,产量年年增长,从87年的人均200公斤,增加到此刻的800公斤,人均收入也由87年的800元,增加到此刻的9868元。全村80%的户有电话,电视拥有率达90%。村庄建设也有了巨大的变化,透过村的统一规化,房屋宽敞整齐,街道宽阔干净,一改过去的脏乱差,村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善。

  二、匡家庄村发展的优势

  (一)民情优势

  一是匡家庄村民风淳朴,村民民主意识较强,法制观念较好,政治意识较浓。

  二是群众求富心切,各自都在用心寻找门路,力求尽快走出贫困,因而易于引导。

  三是经过近几年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流转等措施,群众的生产、生活观念有了很大转变,已从种田的束缚中走了出来,解放了生产力,容易理解新生事物,创新意识明显提高。

  (二)区位交通优势

  匡家庄村,位于我市西部,距镇政府驻地3公里,北紧依朱诸路,村南是林木茂盛的明山岭,岭下是清澈的小河。山清水秀,区位优势较为明显,具有良好的二、三产业流通基础。

  (三)资源优势

  匡家庄村水资源丰富,内大口井一眼、拦河坝一座,可储水2万立方,有力地改善了村生态和水浇条件;该村生态环境优美,风光秀丽,自然生态优越,环境幽雅恬静,空气清新,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与生态旅游观光农业基础。

  三、匡家庄村发展的劣势

  近几年,在上级部门的帮扶下,匡家庄村农业资源得到有效地开发,农田设施得到改善,全村基础设施条件及社会事业也有了一些改变,群众收入也得到必须提高,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利因素,直接制约着匡家庄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主要表此刻以下几个方面:

  经济发展基础十分薄弱。匡家庄村属丘陵地貌,地势起伏落差较大,客观上对农业规模化生产经营带来必须困难;村内没有主导经济产业和支柱产业,农业生产总体上还是粗放生产,且多以零散种养为主,尚未构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农产品大多停留在初级生产上,科技含量低,竞争力较弱;劳务经济没有特色,致富项目作用发挥不明显,农民增收困难;村级群众经济薄弱,村群众自身没有经济实体,还主要依靠政府过日子,不但拿不出资金引领经济发展、用于社会事业的投入,有时连正常工作运转也有很大的困难,产业发展和资源开发等受到资金制约。

  下乡调研报告(八):

  根据xxx镇党委的安排部署,在干部下乡驻村活动中,我联系xxx镇xxx村委会,几个月来我几次到该村委会认真走访调研,深入农户家中访贫问苦,向村民了解生活、生产、收人、支出等状况,用心参加镇党委组织的灭龙虾活动及二代证宣传办理工作,认识了解了xx委会,并对该村委会发展有了必须的思路。xxx村委会东邻xx村委会,南邻xx村委会,西邻xx村委会,北邻xx村委会。管辖xx等村民小组。全村国土面积8.8平方公里,海拔1500米,年平均气温15℃,年降水量1370毫米,适合种植木薯、草果、柑桔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2529亩,人均耕地0.95亩,林地3738.6亩。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畜牧业为主。xx村委会辖区有3所小学。总体看,xx村委会生产发展、民生改善、乡风礼貌、生态良好,

  一、呈现出了重大变化:

  农民群众精神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下乡驻村时已经秧苗未栽种,正属农忙季节,但村中很少见到三五成群聊天、打牌、晒太阳的情景。全村大部分劳力都外出务工了。“只要能致富,不惜出力气”已经成为该村委会人绝大多数人的理念。群众说:“这些年党和国家的政策好,只要吃得了苦、下得了力气,就能过上好日子”。在致富奔小康中,表现出你追我赶、不服穷、不服输的劲头和创造完美生活的用心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给了强大动力,使农村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活力和发展后劲。

  二、制约该村委会发展的几个问题:

  (一)农田水利投入再加大。xx村委会辖7个村小组,农田灌溉用水只能是靠降雨来维持,辖区内有很大面积的农田是属雷响田,近年来的干旱使该村委会区内的稻田不同程度因缺水受灾,影响了水稻的品质和单产。

  (二)该村到镇政府驻地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下辖自然村中有3个自然村村内主干道为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4公里,距离集贸市场4公里。

  三、几点推荐

  村民们反映的一些问题虽然都是一些比较具体的问题,但同时也折射和反映出一些面上的矛盾和问题,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重视和解决。

  (一)进一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切实贯彻xxx文件精神,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进一步加大农田水利投入力度,切实解决好农田水利这个农业生产中的“短板”和“硬伤”。

  (二)要想富、先修路,xx村委会距镇政府所在地22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也是有4公里的路程,村委会与各村之间的道路均为土路,交通为晴通雨阻,路面等级低,距县城xxxx公里。给老百姓出行造成了很大的不便,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经济交流和辖区的发展。十二五规划已经出台,xx辖区主干道涉及在xx公路也在规划当中,望上级党委政府能够为老百姓出行难的问题给予解决。

  下一步我将就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问题,到xx村委会再做一些专题调查研究,同时想就村级组织建设、制定发展规划、致富项目方面做一些实际工作,尽力把党委交给的这项工作任务完成好、落实好。

  下乡调研报告(九):

  20xx年5月1日至3日,我们江西农业大学三农学社组织了一次下乡调研活动,地点是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上埠镇龙王桥村。针对村里的实际状况,我们将调研主题确定为“农村收入与支出”,主要了解农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以及农村消费的潜力以及对拉动国家内需的贡献。

  村庄概貌

  龙王桥村是属于上埠镇的一个行政自然村,将近500户人家,村民总共2000左右。当地居民也会种田,但都是只种一季,原因是当地人均耕地只有4分左右,水利又没有建设好,况且此刻种田的投入越来越大,农资等日益提价,所以尽管国家大力鼓励种田,但当地的用心性依然不高。所以从农业这一块的收益基本没有,大家都另谋出路。

  既然传统农业不能发展,所以当地很早就改变发展战略。根据当地实际状况,大力发展其他产业。

  一是当地的矿产资源比较丰富,早几年有很多私人的煤矿,吸引了很多的村民下井挖煤,这给一部分人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所以当地的经济发展比较早。

  二是当地根据实际状况,很早就开了一批工厂,镇里有上百家电瓷厂,村里就有7家这样的工厂。规模一般,平均能够容纳70至100人就业。所以这个村的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就是在这些工厂上班。

  村委对本村的发展战略也很明确,主要是发展工业,辅以农业。最近几年的经济发展的也比较好,百姓的总体生活水平比一般的农村要领先很多。

  调研结果

  本次调研为了能了解更多的家庭的状况,我们队伍九个人分成4个小队,分方向和分块在村庄进行调研。我们主要采取上门入户调研为主,路上调研为辅。有记录的有50户家庭,另有路上与村民的交流,了解状况。对象涉及村委干部,普通农户、教师、公务员、孤寡老人等各个行业的村民,涉及面较广。调研结果如下。

  一、收入及来源

  1、在调研的50户中,有35户家庭此刻还种田,约占70%。在本村,农业已不是主要产业,绝大部分村民种田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的粮食需要。种田的投入普遍是400500元/亩,与收益相比,已所剩无几。所以村民的种田的用心性普遍较低。近几年都只种一季水稻,家庭收入基本不靠种田。其余不种田的主要是从事其他行业,有教师、公务员,有一部分在外务工,也有一部分是由于丧失了劳动潜力。

  2、本村以发展工业为主,所以很多村民都选取在当地的电瓷厂上班。在调研的50户家庭中,有11户的家庭,其家人由劳动力在工厂上班,约占22%。由于在电瓷厂上班,工作比较辛苦,劳动强度较大。需要较强的身体素质,所以在那些工厂上班的主要是村里的壮年,年龄大概在3050岁,且大部分为男的,女的只占很少一部分。在电瓷厂上班,普通的工资是12001500元/月,这是一部分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

  3、农村的发展面临的一个很普遍问题就是劳动力外流,本村的状况也是如此。在调研的的50户中,有27户左右家庭有劳动力在外务工,约占54%左右。在外务工的主要是村里的亲壮年,且80%左右都选取在广东、福建等经济发达的外省工作,普通工资大概10001500元/月;但也有一些例外,有几家选取在县城打工,35元/天。有几家在外务工,但工资只有800元/月,经济潮流吸引了一大批农民离开自己有家乡,为自己的生活奔波,但收入比较低。大部分农民家族的收入都来源于此。

  4、由于当地的矿产资源比较丰富所以也有一些煤矿,一部分村民就选取在矿井挖煤,在调研的50户家庭中,有8户有家庭的劳动力在煤矿上班,约占16%,在此类工厂上班的都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工作十分劳累,但每个的工资有2000元左右,所以这些工人的收入相对较高,付出的.成本也更多。

  5、另外,在调研家庭是搞运输的,一家是种菜的,一家是种脐橙,还有两户是泥工,这些家庭的收入也大概在每月10002000元左右,总共占10%左右。

  综上,本村的村民收入来源主要是在工厂上班和外出务工,且工资大部分在10001500之间。

  二、支出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农村的主要支出有以下几个方面:

  1、种田投入,包括种子、农药、化肥等每亩抽入约400500元,大部分家庭只种1亩左右,总共500元。

  2、日常支出在支也中占了很大的一部分,当地村里的经注总体发展的比较好,村民的生活消费也越来越向城市靠近。大部分家族的日常消费是1000元/月,也是一小部分是几百元到1500元不等,主要是必要的生活消费和水电费等。一年总计12000元。

  3、农村对于教育的投支也是比较的一部分,在调研的30户中,有5户家庭有小孩在上大学,占17%左右,在这些家庭中,就供小孩上大学,每年都得1200020000元,这就是说,对于有些家庭,一年的收入有绝大部分是用于教育投入的,但这只要供三年或四年。

  4、房子永久是生活的必需品,有房子才会有家,所以对于农民来说,必需有一栋属于自己的房子,在本村调研中了现,此刻有85%左右的家庭在近几年建了新房子,做一栋普遍的两层楼房,平均的投入大概是9万元,包括建房和装修,如果条件较好,也有投入20多万的,但也有两家没有建房,这几年在存钱就是为了房子,还有一家的家庭状况不太好,花了1万多块钱买别人的旧房。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房子的投入需要45年的积蓄。但好的是,这只需要投入一次,至少在短时间内不会改变。

  5、生老病死是人一生务必要经历的,对于医疗的投入,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投入,在调研的50户家庭中,有16户家庭家里有人患病,占32%。一部分有感冒、咳嗽等小病,每次看病要2030元不等,只报销20%。而其他一些家庭有糖尿病、支气管炎、急性阑尾炎、肾炎等疾病,对于这些家庭,每年的医药费就要13万元,政府报销的也只有几百块钱。所以这一部分家庭在医疗上的投入较大。

  6、农村的消费一般比较零散,一些突然需要用钱的地方比较多,比如用在亲戚朋友送礼上、平时娱乐(主要是打麻将)、小孩零用上等等,平均需要8001000元不等。

  综上,农村的消费还是比较大,主要集中在日常生活消费,一些家庭在教育、医疗上的投入占的比例比较大,其他消费较少。但总体看来,一年的积蓄不会很多。

  三、关于电器的调查

  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对本村的家用电器的使用状况及普及率进行了了解。总结如下:

  1、在调研的50户家庭中,几乎家家都有摩托车,还有3家有大卡车,一家有1辆面包车;

  2、电话是家家都有的,手机也比较普及;

  3、在调研的50户家庭中,有49家有彩电,占98%;有20户有冰箱,占40%;有17家有洗衣机,占33%左右;有5家买了电脑,占10%,也有一部分人表示有意愿买电脑。

  透过调研发现,家用电器咋农村的销售潜力还是比较大。在农村像城市化转变的过程中,也面临着家具的电气化、自动化,洗衣机、冰箱、空调等也将进入百姓家,电脑等也将在农村普及。所以说这些电器在农村的消费潜力比较大,此刻面临的主要是村民的购买潜力。所以要普及还要一段很长的时间。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农村,在拉动国家内需方面的贡献很大。在经济欠发达的农村,这方面就拉不起来,不是农民不想消费,只是经济条件不允许阿。国家在应对经融危机时提出的拉动国家内需,此刻看来效果不是很明显的。在广大农村依然没有预期的好。

  两天的调研,我们去了解现状,我们去反思过去、此刻和未来。在两天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在农村向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农业与工业的关系。龙王桥村主要发展工业,工作重心已不再是传统农业。虽然经济有较快的发展,但粮食的供应相对减少。这与我国关于农村的政策不同一条路。但思考到本村的自然资源,选取发展工业是一条正确的道路,但不能忽略农业的发展,也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2、在调研的过程中,村民普遍感受此刻的人变懒了。村里的绝大部分妇女都是闲在家中,平时在家做家务,也有很多去打麻将等,没有一些文娱活动。

  3、国家前两年大力推行“家电下乡”活动,但在大部分农村效果不是很好,本村经济体条件较好,对推动电器消费等有必须贡献,且潜力更大。

  结束语

  两天的调研,我们了解了很多,感受了很多,收获了很多。虽然没有走遍每家每户,但对村里的基本状况已有较清楚的了解。虽然这个村经济比较发达,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贫富差距,日常消费过高,教育、医疗投入的比例太高等依然是农民务必应对的问题。在追求城市生活时付出的代价也比较大。解决“三农”问题,单靠国家政策也是不行的,这需要更多的人投入到这个行列中来。

  虽然我们三农学社在这两天中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到我们用自己的神实际行动在践行我们的诺言。“学理论,心系三农;察社会,服务三农”,我们没有潜力去改变,但我们有义务去关注!只有关注,我们才会去了解,才会去感受这份痛,才会为“三农”事业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活动已经结束,但我们将在支农的路上一向走下去!

  下乡调研报告(十):

  目的:了解当地经济发展状况以及经济发展模式,和整个模式是如何运作的。

  对象:辽宁省辽阳市辽阳县唐马寨镇刘陀村全体村民,重点是涉及循环经济环节的农户。

  方式:以口头聊天,笔记记录的方式。

  过程:

  (1)前三天基础调研,了解村子的整个状况,确定每个人专题调研的主题,后三天有目的的进行专题调研;

  (2)两人一组去村子的各个组,晚上回来大家交流并汇总信息;

  (3)提出村子里发展出现的问题,分析产生的原因,以及改善措施;

  (4)完成调研报告。

  摘要:

  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以后,各国纷纷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得到空前的发展,但是当经济社会发展到这天,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发展循环经济越来越被更多的国家所倡导和采用。

  引言:

  为了解农村发展现状,拓宽大学生视野,20xx年十一,我社团同辽宁科技大学民生之窗以及沈阳理工大学志愿者服务队一齐来到辽阳县的刘陀村,进行公益活动,并做了关于循环经济的调研。

  正文:

  一、传统经济与循环经济

  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其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在这种经济中,人们高强度地把地球上的物质和能源提取出来,然后又把污染和废物超多地排放到水系、空气和土壤中,对资源的利用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透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转成为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增长。

  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二、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1、有限的资源决定了我国务必发展循环经济;

  2、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方式决定我国务必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

  3、发展循环经济是环境保护的必然要求。

  三、发展循环经济的可行性

  1、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国发展战略;

  2、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将促使企业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

  3、实施清洁生产能够实现环保与经济的“双赢”。

  四、刘陀村基本概况

  1、基本状况

  刘坨村共4个屯,7个组,2470人口,党员54名,用心分子14名,每年接收2名党员。总土地面积6000亩,水田5000亩,旱田400亩+大棚占地600亩=1000亩。现有大棚400个,3个造酒厂,1个草场,1个薄板厂,2个养牛场。

  2、过去状况

  刘坨村地处辽阳市最西南,东有太子河,西有浑河,6条坝,是全省防汛重点。六十~七十年代,村子最落后,村民住的是土房、草房:七十年代以后“里生外熟”,里面为草房,外面是砖。全村土路,且老年人居多,吃穿不保。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村内发展有了起色。

  3、发展概要

  2001年,村屯建设整治开始发展

  2001年,村民集资10多万元+争取国家补助资金20万元=刘坨小学+美化校园

  2002年,四位一体大棚的使用和推广种植、养殖~粪便~发酵~日常生活

  2003年,道路整治(因为1995年发洪水,当时刘坨村为全县养猪第一村)

  经过2002、2003、2004年三年努力,建板油路7580米,覆盖4个屯,7个组,栽种榆树4000株,花草3000株

  2004年,建造秸秆气化站

  2005年,安装有线电视,建造文体广场,进行村部整治

  (十七大之后,辽阳市入围新农村建设的乡村有134个,刘坨村为其中之一)

  2007年,群众集资建住宅楼一栋

  4、合作社

  蔬菜合作社:2009年开始运营,社员300多人

  农机合作社:2010年建立,社员33人,拥有包括收割机在内的农机16台(国家农机补助30%,每台车补助约1万元)

  五、刘陀村循环经济发展现状

  1、水田与旱田

  刘陀村共有水田5000亩,旱田400亩,大棚用地600亩。农作物主要有水稻和玉米两种。由于该地区位于浑河和太子河之间,灌溉充足,水稻和玉米年产量很高,主要销售给当地酒厂,用作酿酒的原料。稻草用作自家做饭的引柴,有大棚的人家用来制作大棚的草帘子,其余的卖给当地的草帘厂;玉米秸秆扒掉玉米后就地点燃,留下硬杆子做柴草用。

  2、草帘厂

  刘陀村拥有一家草帘厂,每一天生产草帘500多个,前一年存50万元2000吨稻草,在8,9,10三个月份加工完毕,雇佣十多个工人,解决了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本村及附近村子的稻草,除去被鞍钢收购和农户自用外,其余50%都被草帘厂收购,制作出的草帘子销售给本村子的大棚和附近其他大棚!

  3、大棚

  该村子共有大棚四百个,占地600亩,主要经营蔬菜(西红柿和豆角)、水果(葡萄)、花卉(百合)。20xx年,村子里建设了25个“四位一体”大棚,集养殖、种植和生活于一身,村民的住房连着大棚,大棚有一小部分用来养殖,粪便作为地下沼气发酵的原料,沼气用来发电和燃料,其余大部分用来种植,成构成局域小循环!

  4、酿酒厂

  刘陀村共有3家酿酒厂,以前主要采用传统方式生产,此刻开始采用新设备,并扩大了生产规模。生产的酒主要有大米酒、玉米酒、高粱酒和小米酒,原料几乎全部来自当地,还有很多商贩从外地运送,产品用大桶装,销往当地小商铺,有的还被运到大连、山东等地。酿酒留下的酒糟卖给养牛的养殖户。

  5、养牛场

  该村子共有两家养牛大户,散养的也不少。两大户每户都有上百头牛,以小牛育肥为主,主要喂粉碎的玉米秸秆掺和酒糟以及其他饲料,牛粪卖给大棚用来做底肥。

  六、总结:

  水稻、玉米→酿酒→酒糟→养牛→牛粪→大棚肥料

  水稻→稻草→草帘子→用于大棚

  大棚养殖→粪便→沼气→照明、燃料

  七、刘陀村在发展循环经济中出现的问题

  1、大棚的西红柿有裂缝的就扔掉了,很是可惜;

  2、酒厂生产的酒全是用大桶装的,没有自己的品牌;

  3、很多大棚下的沼气已经设备老化或者长期不用,现已经不能正常使用了;

  4、村中还有养殖鸭子的,粪便直接用来填土坑了;

  5、村子中有很多废弃的池塘,快发臭了。

  八、针对刘陀村出现的问题的一些治理措施

  1、能够建设一个西红柿加工厂,如:西红柿酱、西红柿饮品等,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同时当地生产的西红柿能够就地销售;

  2、酒厂能够加大技术创新,采用新设备,酿造精装酒,打造自己的品牌;

  3、对已经损坏的沼气设备进行维修,并及时的进行维护;

  4、寻找鸭粪的新用途;

  5、增加池塘水的活动性,能够在池塘内进行养鱼。

  结束语:

  透过对辽阳县刘陀村的调研,证明我省的循环经济发展方式已经初步完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小问题,还有待解决。发展循环经济,还需要各方面的一齐努力。

本文地址:http://maikaas.com/37561.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网友投稿文章,由 成语大全 小编编辑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