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看报心得体会范文
读书看报心得体会范文1
读书能让我们的人生充满快乐,如一叶扁舟在浩瀚大海中遨游,让人心醉神怡:如朵朵白云在湛蓝天空中漂游,让人思绪万千:如条条锦鳞在碧波中神游,让人悠游自在,乐不思蜀~徜徉在书的海洋中,似快乐神仙!
“读书就是与作者谈话”。漫步于书海中体味名人的高尚情操,领略哲人的风采,于圣人交流心声,提高自我素养。无论何时何地,读书可以让我们忘记世俗繁华,进入一个忘我境界,舒展身心。
“斜风细雨乍秋寒”“无奈把梦共雨天”看那梳长辫子女子不再独行与蒙蒙淫雨中,不再双眼迷离的痛吟诗歌,勇敢面对挫折。
感悟谪居黄城,把酒迎风,酒兴一叹仕途之坎坷,政事之漩涡,满腹之冤屈。他将“竹杖芒鞋”代替功名利禄,“大江东去”“沧海寄余生”。
读书赋予我梦想,给我的生活添加许许多多的现实中的精彩和浪漫。
读书——我读懂了居里夫人的淡泊名利,独居寂静之居:我懂了《采葛》中“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内心的无奈与伤感:我读懂了智过三秋,中军帐里出谋划策,五丈原前求多时间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中心。
读书使人明智,读史使人乐观,读诗使人灵敏,读哲学使人悟人生之道。
读书看报心得体会范文2
过去,无数优秀人物用自己的成长经历作了验证。今天,100多个国家以让世界每个角落的每一个人都能读到书的现实选择作了回答。从开卷有益的古训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劝勉,从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的激情召唤到书是人类发出最美妙声音的深情吟唱,
人们相信,一切时代的精华尽在书中,书籍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丰富人生。读书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拓展人生的宽度。人生在世,除了物质生活之外,还应有自己的精神生活,而这往往是从读书开始的。一本好书,就象一艘航船带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广阔海洋,延展生命的有限疆域。生命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书籍是哺育心灵的母乳、铸造灵魂的工具、启迪智慧的钥匙。读书,使我们的精神不再贫乏,生命不再贫弱,人生不再孤独,让我们成为有信念、达情理、知荣辱的人。
读书改变人生。阅读对人的成长影响至巨,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人的一生。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的精神成长,与他的阅读息息相关;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谁在看书,看哪些书,决定了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反映了一个社会的精神面貌,影响着这个国家的未来走向。人若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观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一个不爱读书的社会是人文精神缺失的社会,一个不愿读书的民族,是创造力贫乏的民族。崇尚读书,才能让民族的发展保持生命的活力。读书铸就一个国家的文化根基。国家的富强和腾飞必然要以知识凝聚力量,而读书是知识的重要来源。在知识经济社会,读书是创造力和活力的起点,是文化底蕴的基石。一个国家是否有广泛的大众阅读,是否有乐于读书的'社会风尚,决定了国民能否主动吸收各种文化的营养,在潜移默化的滋养中,提升国民素质,营造文明氛围,发展先进文化。中华民族之所以成为礼仪之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们是一个热爱学习、勤奋读书的民族。今天,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学习型社会的时代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营造一个书香浓郁的社会。
时代变化了,信息传播方式多样了,生活节奏加快了,但读书作为人类获得知识的重要手段、阅读作为推进社会发展的力量是不可取代的。面对我国有读书习惯的人只有5、阅读率持续下降的现状,我们需要重新唤起读书激情,亲近图书,全民阅读,让我们的社会少一点烟酒味,多一点书卷气,少一些浮躁,多一些书香,让读书成为我们的时代风尚。
读书看报心得体会范文3
我觉得读书很有意思,有时它会让你捧腹大笑,有时又会让你潸然泪下,有时还会给你增长许多知识。
有一次,我读了《丑小鸭》这个故事,我觉得这个故事非常经典好看,情节也很生动。它使我明白了一个深奥的道理:“外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看内心是否美丽纯洁”。当鸭妈妈生下了许多蛋时,一个又一个小生命不就破壳而出了。其中有一只灰不溜秋的丑小鸭,样子十分难看。它的颜色很特别,有黑有黄,鸭妈妈见了还以为是孽种,就把它丢了。最后,它长大了,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天鹅。
美丽有两种意思:第一种是为表美,第二种是心灵美。我认为,不管外表美不美,只要你心灵美,别人都会喜欢你、认同你的。如果你是外表美,但心灵不美,总想去伤害别人,不管你是多么美,别人也不会喜欢你的、 认同你的。有的人为了美却伤害了自己。他们为了使自己有一个美丽的面孔,不惜一切代价去做美容手术,手术失败后,脸上留下伤疤,非常后悔。这就是他们太注重外表美的后果。
我希望,世界上的人都有一个美好的心灵!
读书看报心得体会范文4
昨日上街路过报刊亭想买一份《南方周末》报纸,一问还没到,接连问了几处答复都是如此。我心里就纳闷,《南方周末》不是周四就发行上市,怎到周五傍晚了都还没见在这小县城出售?莫非因路途遥远要耽搁些时日,但也不至此晚好些时日,毕竟报纸不同杂志书刊,新闻时效性很强。想想之前在上海,很多报纸杂志当天清晨就能买到,更有些杂志发行日期的前一天在报刊亭也能见到身影;相比之下,可见如今我所处的县城信息是如何的闭塞滞后。
又想到前些时间,想找些文学杂志观摩,谁想走遍县城大大小小街道也未见其可爱面目。随口问了一家报刊老板,为何报纸杂志如此少;回答却出乎我意料:在陵水这个小地方,很少有人关注时事政治,更别说自掏腰包花钱买杂志。事后想想也是,处于中国最南方的一个小县城,人均生产总值仅排于中国少数民族县倒数第二;温饱问题尚未完全解决,你如何叫百姓有闲暇时间关心时事新闻读书看报,更有甚者大字都不识几个,即便他想看也是心有而力不足。加上此地民风淳朴,多数人天性自由懒散闲适,虽然有大把时间可以消费,却不会花在读书看报上;更多的是吃酒品茶,三五一成群聚在一起天南地北侃大山,好不快哉。
使我暗自庆幸的是一些热销和发行量较大的报纸杂志还有销售,让我心中不至于一下断了希望。比如《读者》、《青年文摘》,无论走到那,都有零售。不过相比较而言,个人还是偏爱《读者》,文学气息较浓些,显得大气、睿智、稳重,不失一本众人口碑较好的杂志;常常令我爱不释手,十年如一日坚持守护着心中最后一道精神阵地。《青年文摘》虽然内容综合全面,涉及文学、人文、社会方方面面,但让人觉得更像是一锅大杂烩,五谷齐全但质量参差不一,多少显得有些不伦不类,让人无所适从。还有最近看了《散文》、《散文选刊》,感觉刊中篇篇都是精美散文,文词平实简单叙述自然天成文风超脱洁净。其它的杂志由于不经常看(也无法看到),就不多做评述。
想起一星期前去邮局给百花文艺社汇款,因我在它那订购了3本散文著作。最近受网络博客影响,思想有些改变,开始对散文和小说感兴趣,希望自己今后也能尝试往这方面创作出佳作。可至今已过了好些时日,却不曾有听闻书籍寄到的消息。想来通过邮寄这种方式虽说邮费便宜,但效率实在不敢恭维,看来万不得已不必通过此途径;可若通过快递或者EMS的话,寄费贵得离谱,平均下来一本书要10元左右,相当正常书本价格的一半。想来想去,不知如何取舍,各有各的优势和劣势,难道就没有一种互补的方式么?
也许有人看到会生疑问,为什么不直接去书店,一切问题不就迎刃而解。可是我跑遍偌大县城,就只有两家新华书店;并且规模也不大,而且店中基本上以销售中学生辅导资料和课外读物为主,其它的书籍只能用少之可怜来形容。如果此时再为几本书跑去外地购买,不仅费钱还费时,也不可取。惟一途径只能是通过网上订购;看来只能尽量要求卖家减低运费,好省下些银子。
不过那天去新华书店还是有些收获。在一栏标签上标着文学读物的书架上摆放无序杂乱书籍面前,一本红色包装的书映入我眼帘,随手拿起一看,扉页上写着“活着”两个大字,顶端内侧标注“余华著”三个小字。这本书曾经上学时看过,但当时也只是走马观花的随意浏览一遍,没有留下太深刻记忆。不过对于余华那种以写实手法反映现实底层人民的生活的小说,我很是喜欢;只是看他的作品并不多,依稀记得还看过一本《许三观mai血观》,故事情节大抵忘了,但文中描述那些生活在最底层的贫苦人民窘迫至今令我久久不曾忘怀。
个人觉得作家余华是继沈从文大师之后又一位令我如痴如醉喜爱的小说家;他们的小说同是以最底层人挣扎痛苦一生的生活为背景,缓缓叙述他们的悲惨经历。相比之下他们都不是文坛上大红大紫的人,但却实实在在通过小说的形式反映现实生活的本质。说到《活着》这本书,使我想到之前看由张艺谋导演改编的同名电影,看后同样令我身心震憾;片中完美还原当时旧社会生活场景而赞叹,演员的演技同样令我信服得五体投地,让我的心情跟随着片中主人公在不同时代变迁面前所遭受的打击和承受的痛苦而时跌时浮;仿佛一同经历了中国最暗无天日的悲惨生活。个人认为此电影是张艺谋导演作品中最好的作品之一,同时也是中国当代电影为数不多的能真实反映生活本质的好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