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孝为先的意思

 杭州画室   2021-08-29 07:54   146 人阅读  0 条评论
摘要:

百善孝为先的意思【学习总结(1)】百善孝为先的意思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明白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百善孝为先的意思

  【学习总结(1)】

  百善孝为先的意思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明白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仅要孝敬自我的父母,还就应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

  百善孝为先的历史小故事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着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但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样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能够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学习总结(2)】

  百善孝为先的意思

  孝是中华文化传统提倡的行为,指儿女的行为不就应违背父母、家里的长辈以及先人的心意,是一种稳定伦常关系表现。所谓「百行孝为先」,反映中华民族极为重视孝的观念。

  孝的一般表现为孝顺、孝敬等。孝顺指为了回报父母的养育,而对父母权威的肯定,从而遵从父母的指点和命令,按照父母的意愿行事。

  父母在世时,与父母相处自我要秉持恭敬的心意;保有和悦的神色;行为要合义合礼;另外也务必努力做好一切事情,以尽量减少父母为自我担忧;父母过世之后,丧祭亦应合义合礼;且务必时常缅怀他们,并效法他们合义合礼的言行,如此都能做到,才算是孝吧。

  【学习总结(3)】

  百善孝为先的来源和含义

  来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自《孟子·离娄上》。

  原文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十三经注疏》中在“无后为大”下方有注云:“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用白话文来解释就是: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我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

  含义::亲情是一个人善心、爱心和良心的综合表现;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美德,也是各种品德构成的前提,因而历来受到人们的称赞。试想,一个人如果连孝敬父母,报答养育之恩都做不到,谁还相信他是个"人"呢又有谁愿意和他打交道呢<三字经>里不是有个叫什么,哎!!我忘了,就是那个小孩在冬天自我把被窝温暖后让父母进去睡。我只记得被后人称为'江夏黄童'。注明:明白的朋友请帮忙回复一下。

  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是最真挚最无私的,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永远也诉说不完的:吮着母亲的乳汁离开襁褓;揪着父母的心迈开人生的第一步;听着父母那无私的声音学会了叫第一声:爸爸,妈妈。在无微不至的关怀中成长;灾灾病病使父母熬过多少个不眠之夜;读书升学费去父母多少心血;立业

  成家铺垫着父母多少艰辛。能够说,父母为养育自我的儿女付出了毕生的心血。这种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是人世间最伟大的力量。

  如果让我用爱去排行的话,那么首先就应爱自我的父母,其次才能谈到爱他人,爱群众,爱社会,爱祖国……

  此刻城市里的大多数老人,虽然儿孙满堂,在生活上不愁吃穿,不缺钱花,但是孩子因为工作的缘故几乎都不在身边,平时恐怕很少见面,所以,在他们的感情上最渴望的是能与所有的亲人团聚。就象陈红首中<常回家看看>。不但要很好父母应尽的物质生活,而且要尽心尽力满足父母在精神生活、情感方面的需求。个性对年迈的父母,更要精心照顾,耐心安慰。因为是父母养育了我们;是父母让我们教会了我们做人的道理;是父母让我们懂得了:爸爸,妈妈的含义。

  所以将来不管我们走到哪里,都要记着爸爸、妈妈;而且更要趁此刻在他们身边的时候,多孝敬他们。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这句话出自《孟子·离娄上》篇。

  虽然孟子没有明示,但是汉朝的'经学家赵岐在注释这一篇的时候,给出了起码是他自我认为合理的答案:

  “于礼有不孝者三者,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

  赵岐,东汉经学家。字邠卿,初名嘉,字壹卿。京兆长陵人。曾任并州刺史,因党锢被免职。后任议郎、太常等职。著有《孟子章句》。

  虽然孔孟是一道,但是孟子时代的儒家思想,已经较孔子时代的有一些进步了。从不孝的第一条“阿意曲从,陷亲不义”就能够看出:在孔子时代,孝和忠的表现,就是表面上的顺从、唯唯诺诺,哪怕明明白长辈有错,也要认可,不能指出。孔子《孝经》上说:“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能够不争于父。”而到了孟子时代,儒家思想已经开始反思,对于这种状况,孟子的儒家思想认为这就是“阿意曲从,陷亲不义”,即不孝。

  对于第二条,也是与孔子时代的思想相背道。孔子的思想是认为“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

  如此看来,“无后”反而排在第三位,并不是什么真正的“为大”。我们能够透过孔、孟儒家思想的发展,看出“不孝”定义的发展。当然,孟子的《离娄上》也好,孔子的《孝经》也好,其所宣扬的孝道,是中国历来所宣扬的崇高思想品德之一。

本文地址:http://maikaas.com/42582.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网友投稿文章,由 成语大全 小编编辑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