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部论语的意思,半部论语治天下是什么意思
半部论语(拼音:bànbù Lúnyǔ)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见于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
“半部论语”本是旧时对儒学经典之一《论语》的夸赞之辞,意思是掌握半部《论语》,人的能力就会大大提高,就能治理国家。该成语在句中一般作宾语。也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半部论语,出处解释和例句
半部论语拼音:
「bàn bù lún yǔ」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半部论语解释:
旧时对儒学经典之一《论语》的夸赞之辞,掌握半部《论语》,人的能力就会提高,就能治理国家。
半部论语出处: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赵普再相,人言普山东人,所学止《论语》……太宗尝以此论问普。普略不隐,对曰:‘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赵普再相,人言普山东人,所读者止《论语》,盖亦少陵之说也。太宗尝以此语问普,普略不隐,对曰:“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子。”普之相业,固未能无愧于《论语》,而其言则天下之至言也。朱文公曰:“某少时读《论语》便知爱,自后求一书似此者卒无有。”(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
后人据此典故概括出成语“半部论语”或“半部论语治天下”。
成语故事
赵普是北宋初年的政治家,在推行中央集权制度方面作出过突出的贡献。在少年时代,赵普过着贫寒的生活,又由于群雄逐鹿,天下大乱,所以读书不多,学问很浅。后来,他参军入伍,成为禁卫军中的一名书记,专门抄写和收发公文,凭着夜以继日的勤苦换取微薄的收入。但赵普很有政治眼光,虽然在军队中地位不高,却对天下大事非常关心,觉得凭着自己的办事能力,一定能在纷乱的战局中占有一席之地。
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周世宗身染重病,死在京城,继承帝位者是他的儿子柴宗训。可是柴宗训年仅七岁,虽然坐在龙椅上,却不能处理国家大事。恰在此时,京城有传言说,北汉王联合外族,侵犯后周边境,要夺取中原。宰相范质惊慌失措,还没弄清传言的真假,就命令殿前都检点赵匡胤带领军队,赶到边关抵抗敌人。而这位赵匡胤,正是赵普的上司。
这时,平时就爱琢磨政局的赵普转开了心思。他想到,天子年幼无知,绝不是天下人的有力依靠,而丞相范质缺乏处理政坛大事的能力,根本无法抵抗强敌的侵犯,更别提统一天下了。这样发展下去,周世宗所创造的大好局面岂不是要毁于一旦!
而他的上司赵匡胤呢,通过几次战役的锻炼,在政治、军事方面表现出过人的才华。这位赵将军在满朝文武中威望很高,现在又掌握了一支受周世宗亲自训练过、无坚不摧的军队。如果让赵匡胤做皇帝,就可以建立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政府,进可以统一天下,退可以保全中原。
赵普虽然有心,却感到孤掌难鸣,就与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以及禁卫军将领高怀德秘密商量,谁知他二人也有类似的看法。三人一拍即合,很快就发动了一场以拥立赵匡胤做皇帝为目的的政变。这场军人政变,史称“陈桥兵变”。
在陈桥兵变中,赵匡胤感到局势很难控制,只得依从众军人的意见,坐上龙椅,建立了宋王朝。他就是宋朝的开国君主宋太祖,赵普因为拥立君主有功,也由一名人微言轻低级文员高升为说话颇具分量的朝中大臣。
赵普得到施展才华的舞台,于是努力工作,辅助宋太祖平定天下,兼并了全国大部分的疆土。一个个割据小国接连灭亡,无数降臣败将跪伏在宋太祖的脚下。
赵普尽管没读过多少书,可是处理事务的能力相当强。好多政务别人处理起来感到时时力不从心,而一交给赵普,不用花费什么力气就办得很圆满。所以,宋太祖对赵普渐渐倚重起来,最后终于拜他为相,让他执掌朝堂。
当然,一国宰相腹内空空也终非长久之计。于是,宋太祖就劝赵普平时多读些书,增长才干。赵普是个听话、明理之人,此后他稍有闲暇,就抱起书本不丢,如饥似渴地猎取知识。
宋太祖逝世后,其弟赵匡义接替他成为天子,他就是宋太宗。由于天子换了,赵普也从宰相的岗位上离开了。过了一段时间,宋太宗觉得赵普实在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务实之才,就让赵普再次为相。有的大臣很讨厌赵普,就对宋太宗说:“赵普虽能处理一些事务,但没什么学问,只读过一部《论语》。宰相是百官之长,要协助天子管理天下,若是只有这一点学问,怎能完成自己的任务呢?”太宗听了,也觉得这话有些道理,就询问赵普:“别人都说,你只读过一本《论语》,真是这么回事么?”
赵普听到宋太宗的话,就知道天子对他不满意。他想到:倘若为自己所读之书一一罗列开来,不但花时费力,而且自己的能力也得不到显示。于是,他决定用惊人之语使天子对自己彻底改变看法,坚决相信自己的能力。
他坦然地说道:“陛下,我的学问确实只是从《论语》一书中获得的,别的书籍我看也不看。可是,我曾经将《论语》中的一半学识充分利用,辅佐太祖爷打下了天下。现在,我还要用《论语》中另一半学识,辅佐您治理天下,开创我朝的盛世!”
赵普的回答令宋太宗非常满意。这几句话既大方得体,又强调了他的办事能力,使太宗皇帝觉得用他为相确实没错。于是,宋太宗充分信任赵普,对他颇为倚重。
成语寓意
宋朝有人云:“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朱子语类》卷九十三)虽然评价显然过于夸张,但孔子及其《论语》对后世的影响,的确是不可估量的。《论语》是儒学和中华文化重要的一部经典,也被称为“中国人的圣经”。其中那些生动精辟的名言警句,已作为成语渗入人们的生活之中,广为人知,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赵普以半本《论语》就能治天下,并不是说成就一番事业不需要太多知识,而是说学习一定要勤于钻研,应该真正地领悟书中的道理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读书不注重于多而注重于精,不但要多读书,重要的还是要读好书,不断利用所学的技能力求使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更加专业和精湛,才能使自己在所从事的行业中有所作为,取得成功,即使在过往所学的知识和所拥有的经历中已总结出其规律和精粹,并懂得将其灵活运用,将其掌握的方法运用于往后所经历的事情上。“半部论语治天下”只是成就事业的前提,要想真正有成就,还是要不断学习积累充实自己。
同源成语
论语半部、半部匡君、半部鲁论、鲁论半部、半部佐君王、半部致太平、半部论语治天下
成语辨析
半部论语—朝经暮史—枕籍经史
三者都有阅读经史之意,区别在于:“半部论语”一般指的是阅读理解经书就能治理国家,强调其重要性;“朝经暮史”一般强调的是读书极其勤奋;“枕籍经史”强调的是读书要专心。
半部论语例句:
成文用法
“半部论语”意思是掌握半部《论语》就能治理天下,常用来强调学习儒家经典的重要性。该成语在句中一般作宾语,现代汉语已很少使用。
运用示例
元·高文秀《好酒赵元遇上皇》:“每决大事,启文观书,乃《论语》也,此时称小官以半部《论语》治天下。”
清·李伯元《官场现形记》第六十四回:“况且从前古人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就是半部亦何妨。 ”
清·严复《救亡决论》:“从此天下事来,吾以半部《论语》治之足矣,又何疑哉!又何难哉!”
况且从前古人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就是半部亦何妨。(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六十四回)
况且从前古人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就是半部亦何妨。
近反义词
近义词:半部论语治天下
成语接龙
语焉不详 详情度理 理之当然 然糠照薪 薪桂米珠 珠沉沧海 海怀霞想 想望丰采 采椽不斫 斫琱为朴 朴实无华 华封三祝 祝发文身 身单力薄 薄寒中人 人杰地灵 灵丹妙药 药到病除 除秽布新 新愁旧恨 恨如头醋 醋海翻波 波属云委 委过于人 人约黄昏 昏头转向 向隅而泣 泣下如雨 雨栋风帘 帘视壁听 听天委命 命辞遣意 意懒心灰 灰身粉骨 骨肉团圆 圆凿方枘 枘凿方圆 圆首方足 足不履影 影只形单 单枪匹马 马牛襟裾 裾马襟牛 牛衣病卧 卧不安枕 枕席还师 师心自用 用寒远寒 寒毛卓竖 竖起脊梁 梁上君子 子夏悬鹑 鹑衣鷇食 食荼卧棘 棘地荆天 天道人事 事在人为 为民请命 命在朝夕 夕惕朝乾 乾乾翼翼 翼翼小心 心胆俱裂 裂裳裹膝 膝行蒲伏 伏龙凤雏 雏凤清声 声色俱厉 厉世磨钝 钝学累功 功成名就 就正有道 道大莫容 容头过身 身败名隳 隳节败名 名卿巨公 公规密谏 谏尸谤屠
半部论语治天下是什么意思
半部论语治天下,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一说,据相关专家宋定国教授考证,在赵普生前及整个北宋,一直到南宋朱熹生前(1200年),都未曾出笼。在朱熹将《论语》和《孟子》、《大学》、《中庸》称作《四书》并 列入儒家经典,大肆宣传儒学之际,也未见有相关记载。此说出笼于《鹤林玉露》,在朱熹逝世二三十年之后。但此说真正流传开来,则是在元代。然而恰恰是在元代,对儒学和儒生极其轻蔑。所谓“九儒十丐”,即儒生的地位与乞丐不相上下。儒生被称为“老九”的说法就是由此发端的。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是当时的戏剧家高文秀在《遇上皇》杂剧中的一句台词,不过是被冷落的儒生们借以自慰的一种自我吹嘘心态的流露而已。由于儒生们毕竟充当着私塾的教书匠,占据着社会教育的广大舞台,加上戏剧又很容易流传,所以这句刻意夸张《论语》功能和儒生作用的台词,便得到儒生尤其是那些能将《论语》倒背如流者的欢迎,反得以广泛散播。
发表于2022-11-04 at 14:45 沙发
半部论语治天下
半部论语治天下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