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多情伤离别散文
直到有-天再翻卷帙,重读古典,方才发现不太被注意的后四句,才是最堪吟哦的:“远芳侵古道,睛翠接芳城。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诗人自是借景抒情的高手!想想那情景:夕阳漫野,芳草没径,荒城依稀,这当儿,离人依依,斑马萧萧。这般场景中的送别,怎不叫人倍添离愁。商人重利轻别离。
而诗人却自古多情,仿佛那满原草中也蓄积了太多的离愁!
不由得,-股愁绪伴了泪儿奔来眼底。才知道那搬弄文法的多不是解人。不由人不信。最是凄美那古典的别离愁怀。
那一日,烟柳断肠处,折柳赠伊人。长亭设筵,醉不成欢。此去千里,人地两疏,该要多加珍重啊!冷暖自知。此一时刻,馀欢未尽,离愁相继,最是难堪事。别情缱绻中,那边“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悲莫悲兮生离别。那多愁多情的柳永,怎逃得开这千古离愁的纠缠?
那一日“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易水之滨,荆轲与燕太子丹按剑悲歌而别,抱定必死的信念,壮士此去,义无返顾。这豪情,怎不令易水生寒,宝剑生寒?而壮土却是热血如沸!
那一日,南唐后主李煜,家国尽失,仓皇辞庙,谁人设酒相送?谁人嘱盼早归?只有那教坊悲歌盈耳,独对宫娥垂泪,那故国三千里地怕只怕只能永留梦魂中了。那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于这亡国之君,岂止悲苦,分明是彻骨的疼痛啊!
灞桥烟柳处,咸阳古道边,王陵陌头上,衰草津口岸,无时不在上演着别离的悲剧。为什么?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要远行啊?几许离人怨,几多思妇泪,古今多少载,丝丝缕缕,漾在山水梦魂间。谁人可解?谁人又不解?聚少离多,最是人生无奈,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
不管是因了蜗角虚名与亲朋一别,还是为蝇头小利”折鸳鸯在两下里“宦游也好,漫游也罢,升也好,沉也罢,荣也好,辱也罢,别离总在眼前,虽是伤怀,可我们那俗世里的悲喜人生,没了它却反倒显得平淡了。人生总得一博。无论是心下自愿还是逼上粱山,儿女情长都得放下。孑然地去向那云霭迷茫的天之-涯。
送行的.人啊!还能做什么呢?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关山阻隔,音尘断绝,只将祝福送上,路行行泪行行,长亭更短亭,让蚕话般絮语,蚕丝般离情伴君上路吧,随身的爱物也-并相送:-把折扇,一柄宝剑,抑或折柳相赠。留不住你,就让你赌物思人。将我的思念留下吧!
“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每每听到李叔同先生那首凄楚哀怨的<<送别>>我便会慨叹人生的聚离无常,想起那些远方的此生已无缘再见的朋友,想起当初与他们洒泪而别的情景。便只能在心里默默的问一声:“朋友,你在他乡还好吗?”又有朋友要远行,我只能故作平静地说,现代交通与通信如此发达,真是“天涯若比邻!”我们都来学王勃吧,“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一鞭残照里,几声牧笛中。朋友。-路顺风!多多保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