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变化无常
精选阅读(一):
变化无常的人生
变化无常的人生人生在世,
说长
悠悠数十载,
说短
短短几个秋
人生无常,生死真的有命么?若是真的是冥冥之中什么都有定数的话,那么,我是能够活多久的那?生活中有越来越多的人会突然的离去,让听见消息的人觉得是在梦中一样,好好的一个人,怎样会突然的离去那?以前以为人是多么霸道,它能够轻易的决定一个动物的生死,一个小蚂蚁,一个小鸟,一个小狗,一个……都是那么轻易的决定他们的生死,只正因它的弱小,只正因它的声音动人,只正因人要吃它的肉,这就是弱肉强食,人是多么强大的动物,能决定那么多生物的生死,但是,它却决定不了自己的生死,这是多么可笑又可悲,我们除了无奈还有什么?
此刻的人们为了生活,为了权利,勾心斗角,为了利益,尔虞我诈.好累的生活,何苦的那?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命数到了,一切都结束了.为什么要等到在生命即将终止的那个瞬间.才明白这个道理那,古语云:"人之初,性本善,"人生来本是善良的,最后变了本性,那都是由于后天的原因,有人说那是遗传,其实能有多少遗传基因在左右这人的本性那?与其说是遗传影响.还不如说是正因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这个家庭的生活方式对这个孩子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来得准确,因此才会有孟母的为子三择邻居,其实也不该有这么多的感慨,有好人就该有坏人,就象这个社会,就是正因有了贫富差距,社会才能发展一样,人就是该分三六九等的……
为了生活奔波,一场游戏一场梦,梦里花落知多少,带这欢乐和悲伤,走过人生中的寒冬与夏暑,一切都在看似漫长的岁月里瞬间的流逝,以为很慢,其实很快,快得我们只有在我们老的时候.才反映过来自己竟然走了这么长的路,才意识到自己怎样只知道赶路,却忽略了看看路边的风景,此刻自己老了,眼睛里已经是满世界的灰色,只正因自己已经不在年轻,心态不在气盛,性格不在高傲,棱角不在凌人……
人生中最遗憾的,莫过于.轻易的放过了不该放过的,固执的坚持了不该坚持的……
精选阅读(二):
应对“无常”(感悟人生)
每一天傍晚,寺院里的僧人在念诵经文时会读到一句话:“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这句话是提醒出家人:一天又过去了,自己如同处在浅水中的鱼儿一样,容易被飞鸟和渔民所捉;应对生死的无常,应当精进发奋修行,不可懒惰荒废时光。
佛陀曾问弟子一个问题:人的生命中,自己能够把握的时刻究竟有多长?有的弟子说50年,有的说30年,有的说10年、1年,甚至有人说短短几分钟,佛陀认为都不对。直到有弟子答道“呼吸间”,佛陀才给予肯定:“出息不还则属后世,人命在呼吸之间耳!”
两千五百多年前的佛陀,曾多次让弟子们思考死亡。有人觉得这是佛陀让大家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当死亡来临时好坦然应对。其实不完全如此。思考死亡不仅仅让我们珍惜活着的时光,更重要的是透过直面死亡,体会到无常。
佛教里强调的“无常”是指变化,世界上山河大地、万事万物,包括人的内心活动、人与人之间的关联,无不是以变化的形式而存在。对于我们而言,生死是最明显的一种无常。透过思考死亡体会无常,其目的`是破“常”——破除我们心中的“常执”。常执是什么呢?就是常常执著——我们对某些人、某些事或某些境界个性喜爱或厌恶,就容易产生执著。佛教里讲,痛苦的根源就是我们的执著,正因一切都是变化无常的,外在的东西并不随着我们的意愿而持续不变,当变化出现,不遂我们的意,就产生了痛苦。比如开车外出,情绪容易随着路况的变化而起伏,不堵车时觉得高兴,堵车时就容易起烦恼。如果我们认为车多车少的变化正是“无常”的表现,是正常状况,堵车就不会扰乱情绪。
遗憾的是,现代社会中忙忙碌碌的我们,很少有时刻,也不太愿意思考“人生的终点”问题。美国医生努兰在他《外科医生手记:死亡的脸》一书中提到:“我们想寻找一些方法来拒绝承认死亡的力量,以及逃避它对人们思想的控制。”如果我们愿意思考生死,渐渐就会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体会到死亡来临的不确定性。当正视死亡这一重大的无常时,我们内心的常执慢慢会消融,从而坦然应对外在境界,不会有那么多的在意和比较。顺境也好,逆境也好,都是我们要去改善和超越的。这样我们就能放下包袱,内心会有越来越清晰的目标和强大的动力,去应对越来越多的问题,承担越来越多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