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原点
精选阅读(一):
回到原点
总有一种期盼,回到原点。
人之初,性本善,这便是人生的起点。当我们呱呱坠地时,什么也没带来,这便是人生的起点,起点便是原点。渐渐地,人们偏离了原点;渐渐地人们偏离了最初的人生轨道;渐渐地,人们在追逐名利时,把诚信抛却之九霄云外。
市场经济的出现,并不是要叫我们把利益当作衡量一切的标准,也不是我们为了钱什么都能够不顾的借口。更不是让我们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
市场经济的出现,是为了繁荣我国的经济,不是为了让人们学会从道德败坏上榨取剩余价值。
跟上时代的潮流,是叫我们破除一些陈旧过时的观念,而不是让我们放下中华的优良的传统美德。三鹿奶粉事件,药家鑫案件,地沟油事件。我们对它应有的态度,不应只是毫无好处的横加指责,不应只是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应反思是什么造就了这一切。揪出实际问题之所在,从而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时刻在流逝,雷锋已然过去,但雷锋的精神永远都是我们所提倡的。历史已然离我们远去,但古人们所提倡的,诚信,善良,以和为贵,永远都不会过去。
每次我都会看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他们的感人事迹,无一不昭示着,回到原点。人既有生,便有死。人干干净净地来,便应清清白白地走。什么权利,名誉,金钱,美女,一样也带不走,一切都是浮云。为什么我们依然对名利等追逐不息呢?
让我们一齐回到人生的原点。一生清清白白,干干净净。
总有一种期盼,回到人初来世之时,一身的光明垒落。总有一种期盼,回到古时候人们,应有的诚信。回到原点,我本洁来自洁去;回到原点,吾本善始终善去。
人生一切都是浮云,只有回到原点,人生这个圈才会更加的完美。只有回到原点,中国的明天才会更加的完美,祖国的未来才会更加灿烂辉煌。
精选阅读(二):
回到原点
想到这个标题,源于一条QQ签名。主人表述了一个极其明了的意思,又回到了原来的地方。原点本来是个数学名词,而回到原点,则是非数学语言,用理性的词汇表达感性的`内心,我觉得“回到原点”这个说法用得很生动。
而令我念念不忘的,是原点背后的联想。“回到原点”更像是一道人生哲学命题。
先看一段新东方总裁俞敏洪关于三文鱼的励志故事。
三文鱼的一生,只有短短的四年。每四年的十月份,加拿大佛雷瑟河的亚当斯河段,平静的水面变得沸腾起来,成千上万条三文鱼从北太平洋逆流而上,来到那里繁殖后代。银白色的鱼身在逆流而上的过程中变成猩红色。三文鱼的一生令人惊叹!从鱼产卵开始---每条雌鱼能够产下大约4000个左右的鱼卵,并想方设法将其藏在石头底下,但超多的鱼卵还是被其他鱼类和鸟类吃掉---幸存下来的鱼卵在石头底下熬过冬天,发育成幼鱼。春天来临,幼鱼便顺流而下,进入淡水湖中,它们将在淡水湖中度过大约一年的时光,然后再顺流进入大海。在湖中尽管它们东躲西藏,但大多数幼鱼依然逃不脱被捕食的命运,每四条进入湖中的鱼就有三条被吃掉,只有一条能够进入大海。危险并没有停止,在广袤无际的北太平洋中,它们一边长大,一边应对鲸鱼、海豹和其他鱼类的进攻,同时还要更加具有危险性的捕鱼船威胁着它们的生命。整整四年,它们经历无数艰险,才能长成大约三公斤左右的成鱼。
成熟之后,一种在体内的召唤使得它们开始了回家的历程。十月初,所有成熟的三文鱼在佛雷瑟河口集结,浩浩荡荡游向它们的出生地。自进入河口开始,它们就不再吃任何东西,全力赶路,逆流而上将会消耗掉它们几乎因此的能量和体力。有些鱼跃到了岸上成了其他动物的美食;有些鱼快到达目的地之前力竭而亡,和它们一齐死去的还有肚子里的几千个鱼卵。最初雌鱼产下的每4000个鱼卵中,只有2个活下来长大并最终回到产卵地。到达产卵地后,它们不顾休息开始成双成对挖坑产卵受精。在产卵受精完毕后,三文鱼精疲力竭双双死去,结束了它们为繁殖下一代而进行的死亡之旅。
三文鱼的一生,充满了危险和悲壮。它们克服重重困难,躲避无数危险,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逆水搏击,为下一代给自己的生命画上句号。也许它们这样做只是遗传和基因使然,但这一生命的过程,依然让我感动。这一生命的过程,让生命本身显得弥足珍重。使命,不管遭遇多少险阻都要完成一生的使命,哪怕以生命为代价。这种使命感,这种生命的付出,让新的生命得以延续,让三文鱼这一鱼种得以生生不息的繁衍下去。
和三文鱼相比,我们人类要幸福得多。从三文鱼身上,我们能够感悟到什么呢?人类为了繁衍下去,为了我们的后代,我们的使命是什么呢?
人类生命的进程中,也就应有十分明确的主线,我们就应发奋成长,不惜一切代价使生命变的成熟;为了成熟我们就应去经历,经历自然、社会、人文和历史,使我们的生命变得完美;我们更需要有使命感,活着不仅仅仅为了活着而已,我们生命的背后有使命存在,这些使命也许各不相同,但从终级好处上来说,就应是一致的,是为了让我们和我们的后代在更加和谐自然的世界中幸福的生活。也许我们不需要像三文鱼那样以生命为代价,但完成这一使命的精神,却就应比三文鱼的回游产卵更加严肃和不可动摇。
在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人忘记了自己需要成长,变得懒惰、无聊和平庸;有太多的人忘记了就应去经历,变得胆怯、狭隘和固执;有太多的人忘记了自己承担的使命,变得苍白、迷茫和失落。那成千上万的在三文鱼回游的季节来到河边的人们,在观看三文鱼与死神搏斗的同时,是否从它们身上得到一点点感悟,并且重新开始思考自己生命的历程呢
精选阅读(三):
回到原点,重新起航
季节总是有规律地四季轮回。秋去冬来,是终点,亦是起点。就如时钟的滴答,一圈下来总是要回到原点,继续前行。这也是时针的独特魅力。生活何尝不是如此。
生命总是要在不断经受磨难和挫折后变得坚毅成熟。“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从古至今,已然成为不变的真理。
齐白石的画曾于1922年在日本一举成名,但他也是经历了“生涯落寞,画事艰难”的磨砺后才渐渐成熟起来的。他在艺术画坛上的功名真的不是一二天时刻就能够成就的。往往是从起点出发,经历一段时刻又回到原点,继续践行。
人是有着七情六欲的怪物。这之间情处处在起着微妙的作用。遭遇一段感情,初衷总是完美单纯的,可事态总会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以致于到头来自己都摸不着方向。其实有些事情是被自己迷惑了。就像纪伯伦说的“我们走得太远了,已经忘记我们为何出发”的哲理。知道了这个弱点,理智的人就开始沉思,放下还是延续?矛盾也相继产生。
“正因爱你,因此放下你。”这句矛盾的话曾骗了多少善良的人们!其实放下,也算是回到原点,只是它带来的后果是残忍的。不单单是放下一个人、一件事,还还放下了在这段情中全部的经历过程。过程总是完美的,完美的东西为何不好好珍惜呢!于是聪明的人有了自己的答案。
“回到原点,重新启航!”听起来是一句很平常的话,可当你真正悟透了这句话的意境,会发现话中所蕴含的禅意。能说出“回到原点”并践行的人,是快乐的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