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

 杭州画室   2021-09-07 17:52   188 人阅读  0 条评论
摘要:

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试题:素质教育的内涵简述答案:(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这是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标志之一。(2)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3)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潜力为重点

  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

  试题:

  素质教育的内涵简述

  答案: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这是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标志之一。

  (2)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3)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潜力为重点的教育。

  相关阅读:

  素质教育的概念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潜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应。

  我国教育界对中小学素质教育内涵的研究,实际上在中国的学校几乎没有素质教育。由于角度不一样,给素质教育下的定义(或作的解释)不尽相同。有人依据“强调点”归纳“素质教育”有9类15个定义。这9类定义,有的属于词语定义;有的属于哲学定义;有的强调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有的同时强调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有的强调公民素质;有的强调先天与后天相结合,有的把各种素质平列;有的试图划分素质层次;还有的强调透过科学途径充分发挥天赋。综观这些定义,虽然表述不一,但有着共同特点:

  第一,认为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第二,认为素质教育要依据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有的定义虽然只提到人的发展,但并非是不思考社会需要,而是针对“应试教育”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偏向而突出强调人的发展。

  第三,在某种好处上,素质使人联想到潜能。这些定义都主张充分开发智慧潜能。

  第四,不仅仅主张智慧潜能的充分开发,而且主张个性的全面发展,重视心理素质的培养。

  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原本作为生理学范畴的一个名词,是指人的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等先天赋予的特征。这种特征是人们获取知识、增长才能的基础,其外在表现为性格、意志等。此刻,“素质”已发展演绎成一个更综合的概念,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受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透过个体自身的认识和实践,构成的相对稳定的身心发展基本品质。

  关于人的素质内涵,此刻比较共识的是包含以下四个部分: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其中,思想品德素质是人的灵魂与方向,是做人的根本;文化素质是人的发展基础,体现了人对自然和社会的了解;业务素质是人的立业本领,其不仅仅包括知识技能结构,还包括工作潜力;身心素质则是前三项素质的物质与精神的基础,反映了人对自然与社会的承受力。

  所谓“素质教育”,就是以提高人的全面素质为主的一种教育活动。这种教育包括两大层次的活动:一是国民素质教育,这是一种基础层次的活动;二是专门人才素质教育,这是一种基于基础层次的发展层次的活动。对于人生的不一样阶段,素质教育的任务也不尽相同。正因为人的素质与人的知识、潜力一样,是能够透过后天的学习与实践得以培养、改造和提高,所以人的素质教育就如同人的知识学习、潜力培养一样,也是十分具体而又实在的,且有着其必然规律可循。

  素质教育不等于知识传授教育和潜力培养教育,但知识结构优化、潜力结构完备,却是成为具有高素质人才的必备条件。素质教育的实质就是透过教学,以知识传授和潜力培养为主要载体,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换言之,正确处理好知识学习、潜力培养和素质提高三者的关系,促进其协调发展、融为一体,则是素质教育理念的关键所在。

  实施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要从教育思想、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计划、课程教材、考试评价以及教学手段和方法等方面入手,将素质教育渗透在专业教育中,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始终,透过教育过程的整体优化来实现。

  1、合理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增开必要的素质教育课程,探索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的教学资料和课程体系。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两课”主渠道的教学,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好基础,使学生牢固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正确的道德观念;加强学生的文化修养,文科专业开设一些自然科学课程,理科专业开设一些人文素质的课程;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大其在教学中的比重;健全学生心理,针对远程教育条件下学生的心理特点,开设心理健康的选修课程或专题讲座、报告,加强心理辅导和帮忙;注重培养学生勇于开拓、创新,促进学生创新潜力的培养。

  2、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多媒体手段,加强素质教育。校园网上要开设素质教育的专门栏目,组织一些素质教育的典型教案;开设网上学生心理测试和咨询服务;开设网上电子精品书库;虚拟网络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利用社会上丰富而鲜活的各种多媒体素质教育资源;编制、开发系统的素质教育软件等来开展素质教育。

  3、大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浓烈的校园文化氛围。举办各种类型的文化素质教育讲座、开展素质教育读书活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开展书法、写作、文艺、计算机等各种有益于提高素质的竞赛活动,加大素质教育的评优和奖励力度。还要结合重大节日,经常组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鼓励、支持学生成立学习小组和兴趣小组,引导他们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

  4、加强素质教育的考核,建立贴合开放教育学生素质教育的评价、考核机制,注重对素质教育过程的检查和平时的测评。

  素质教育开始时间

  素质教育从什么时候开始?胎儿期起步,婴儿期个性重要。为什么这样说?

  人类个体的生命过程中有两个胚胎期:

  1、从受孕到离开母体,这是胎儿期;

  2、从出生到三岁是精神胚胎期,是心理发育的基础阶段。

  胎儿期是身体成长的重要阶段,同时在心理的发育上受到母亲的社会性的影响,这是素质教育从胎儿开始的理由。婴儿与其它动物幼仔相比个性稚嫩,很长时间离不开成人的保护抚养。由于婴儿出生时机体很不成熟,个性是大脑,这些都需要在社会生活环境中逐渐发育。此时,成人的抚育观念和方式会对婴儿的身心发展产生重要作用。婴儿期的教育实际上是指母亲的育儿观念和方式方法。

  俗话说,三岁决定一生,怎样理解这句话?出生正是人脑发育的关键阶段,婴儿生活的环境对他身体和他心理功能的发生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这是因为婴儿出生时虽然已经具备脑部的基本结构,但大多数脑细胞尚未开始工作,它们是分散的,需要受到外界的刺激产生相互牵连、相互缠绕,构成神经网络才能发挥脑的功能。若是环境的刺激适宜就能引发脑力活动,脑细胞在活动中逐渐地相互缠结处理外来的信息。环境中的信息丰富,激发脑力活动,脑细胞活跃,相互缠结的质量高、速度快,脑部发育发展良好。环境中信息贫乏或刺激的质量低劣,脑的发育就迟缓或出现偏差。脑部细胞的整个缠结过程70%至80%在三岁前完成。三岁以前发育的是脑后部的细胞组织,构成最基本而重要的信息处理结构。三岁的后脑的前头部分得到发展,将前阶段理解的信息构成的脑力活动进行高层次的操作,脑功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由此可见,三岁以前脑力活动的基本功能若未得到应有的发育,之后的训练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婴儿期良好教育对终生发展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婴儿出生时就具有一系列本能,这些是他的身体继续发展和心理功能发育的基础。新生儿表面看来很软弱,他的本能中却蕴藏着巨大的潜能促使他自主地发展,创造出具有自我特点的精神生命(个性)。长期以来人们在抚育婴儿时对他的软弱普遍地重视,因而给予种种保护;对他自主发展的潜能却认识不足,往往在无意中伤害或抑制这种自主性,妨碍了婴儿获得应有的发展。因此婴儿期的教育关键在处理好给予必要保护和尊重自主发展之间的矛盾,把握好成人影响的质和量的适宜程度。更新育儿观念就是要明确婴儿是发展的主体,抚育者的任务是帮忙婴儿自主发展;消除婴儿是不懂事可让成人随意塑造的想法。

  谁来帮忙婴儿自主发展

  母亲是教育婴儿的最好的老师,母亲是帮忙婴儿自主发展的主角,其他抚育者应用心配合,共同为婴儿创造一个有利于促进其自主发展的家庭环境。一般家庭在迎接婴儿出生时都很重视物质环境,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创设心理环境。家庭成员的性格、相互关系所构成的心理氛围,尤其是对待婴儿的态度,抚育方式等方面的协调一致对婴儿的影响个性重要,不可认为婴儿不懂事没关系。环境中的不良刺激对婴儿心理发育、个性构成的伤害往往不易觉察,但可能种下祸根。因为这时脑功能正在迅速发育,对外界的信息具有惊人的吸收力,不但留下深刻印象而且会进入脑部的神经网络成为心理的一部分,伴随终生。由此可见,有利的影响会促进良好个性的发展;有害的影响会造成个性中的缺陷。

  为婴儿创造自主发展的环境

  母亲作为教育者一方面要了解婴儿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另一方面要注意观察自我的宝宝发展的具体状况。一般成人对婴儿身体发展状况都很重视,细心观察他吸奶、睡眠、排便等,及时调整抚养措施;但对婴儿心理发展的需要注意还不够。由于每个婴儿心理发展的差异比生理发展的差异更大,而且务必透过仔细观察才能发现。母亲要在护理宝宝生理需要的过程中观察他心理发展的需要,给予满足,促进其自主发展。

  母亲透过观察发现宝宝身心发展的需要,并结合育儿科普读物中关于婴儿发展的一般规律,就能够思考一个适宜宝宝发展的“育儿方案”,并与其他成人相互配合共同实施。

  婴儿心理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敏感期”,这时婴儿表现出一种内心的省略,对环境中的事物产生极大的兴趣,会以惊人的激情吸收各种信息,简单愉快地学会很多事情。然而这种内心活力需要外界的`刺激才能引发出来,创造丰富的环境就是带给适宜的刺激。由于婴儿心理发展中各个方面的敏感期不一样,各个婴儿的敏感期也有差异,成人可根据婴儿发展的一般规律创设环境来诱发宝宝内心的活力的自主表现,细心观察这种自主表现的迹象,并用恰当的方法给予支持促进其发展。由此可见母亲能够在帮忙婴儿自主发展的过程中把自我培养成研究型的教育者。

  不要看轻了婴儿的潜力。在抚育的过程中,让我们向婴儿学习,帮忙他自主发展,让他的精神和身体都蓬勃地生长。

  素质教育方法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如何当好老师?世上已有许多成功的家长做了回答,概括而论是因为他们都具有爱心、信心、细心、耐心和恒心。

  一、爱心是实施婴幼儿素质教育的基础。

  父母爱孩子有两种,一种是严爱、关爱;一种是溺爱、宠爱。前者有助于孩子成才,后者将孩子引向绝路,我们提倡前者。

  父母爱孩子,给孩子温情和关怀,才会关心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从孩子出生之日起就开始早期教育而不放任自流。

  父母爱孩子,才会由此激发起信心、耐心、细心、恒心去克服教育中的种种困难,使教育见成效。

  父母爱孩子,才会使孩子产生安全感、信任感,从而使孩子和父母持续良好的情感交流关系,更愿意理解教育。

  父母爱孩子,才会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教学方案,使教育顺其自然,不违背其成长规律。

  父母爱孩子,才会不断地修身养性,补充完善自我,做名副其实的师长。

  而如果父母不爱孩子,或溺爱宠爱孩子,就会忽视孩子的早期教育,贻害孩子的一生。

  二、信心是家长实施婴幼儿素质教育的力量。

  信心能化为内心的能量,促使信念的实现。有的父母见自我的孩子某方面差一点,就认为他不是块料,从而失去信心,不愿意早期教育,任其发展。其实孩子的智力百分之三十来自于遗传,百分之七十来自于后天的教育和环境。

  十八世纪法国的哲学家爱尔维斯说:“即使是一个普通的孩子,只要早期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人”。德国教育家卡尔、威特的孩子小威特,先天不足,婴儿期间显得痴呆,可老威特没有放下,他相信“人的才能主要取决于后天的教育”,坚持对小威特进行早期教育,结果小威特智力超群,五岁掌握词汇三万多,十岁上大学,十三岁获哲学博士。

  人是环境之子,作为父母,无论自我的孩子聪明或笨拙,你首先要充满信心,相信只要努力教育,他就必须会有所长进。

  三、细心决定婴幼儿素质教育的质量。

  婴幼儿素质教育是系统化的工程,它涉及智力开发、科学喂养、体质锻炼、心理素质和性格培养、美德熏陶等。它寓教育于生活中,养教结合;寓教育于游戏中,教在有心,学在无意。它是个性化的教育,其教育务必贴合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贴合孩子的个性。

  婴幼儿素质教育的这些特点要求家长细心。要细心关注孩子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抓住可施教的机会对孩子进行教育;要细心关注孩子的言谈举止,了解孩子的潜能、特点,因材施教,使教育贴合孩子的天性;要细心观察孩子的各方面发展是否平衡,对不足的方面强化训练,以培养和造就完美人才;要细心观察孩子对教学的反应,以了解教学的资料是否适时、适度、适量,使教育更贴合孩子的成长规律;要细心关注孩子的日常生活行为,防微杜渐,发现有不良的行为即以纠正,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有的家长可能要说,我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总会没错,教学大纲是有关部门针对一般的婴幼儿制订的,照搬可能并不适应你的孩子。婴幼儿的发育速度有快有慢,个性也不相同,你的孩子是独特的,他有别于其他的孩子,因此家长教育孩子务必细心,如果粗心大意,盲目施教,会收效甚微,甚至揠苗助长,伤害孩子。

  四、耐心是使婴幼儿教育得以持续的保证。

  婴幼儿素质教育是启蒙教育,由于受教育者的生理和心理都未发育成熟,教育又以启蒙为主,即以开慧、健体、习性、养德为主,故婴孩对教学的反应不必须及时,教学的成效不会立竿见影。比如教婴孩把物,你要多示范几次他才会把;教婴孩识物,你要指认多次他才会明白,教婴孩学语你要反复的诱导他才会说;孩子早期教育构成的智力优势、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个性要较长时间才能显现。

  有的家长在教学初期热情高、劲头大,教几次后见婴孩没有反应或见效小,就失去耐心,放下了教育。婴幼儿时期是人生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孩子的智力发展迅速,心理素质和性格构成,此时教育受益终生,此时放下教育是“错过春光无处寻”。家长教育孩子应有一份耐心,要相信有一份播种就有一份收获。

  五、恒心决定婴幼儿教育成效的大小。

  婴幼儿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它以开发智力、强壮体魄、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性格、美德为目的,以环境熏陶、潜移默化等为手段,寓教育于抚养婴孩的整个过程中,因此教学时间长,如孩子智力的开发需要千百次花样百出的游戏活动的磨练;孩子的习性需要良好的行为举止的日积月累;孩子的养德需要无数寓情、寓理、寓美的艺术活动的熏陶,这些教学项目,没有恒心是完成不了的。半道施教、半途而废、一暴十寒都会影响教学的效果。家长惟有持之以恒地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才会取得丰硕的成果,才会为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婴幼儿素质教育离不开家长的爱心、信心、细心、耐心和恒心,这“五心”是家长送给孩子的最好礼物。

  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当前,许多家长认为智力发展最重要,“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于是,孩子入学前,父母以他能否按要求算对一道题或者能背诵一首诗,来决定孩子是否聪明,是否有用。孩子入学后,考试成绩就成了父母和老师判定孩子是否聪明的标准。一些家长反对孩子当班干部,怕影响学习,只要自我的孩子学习好,能考得上大学就行了。实际上,这是对人才理解的偏颇。考试分数并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一个人的水平,尤其是一个人的潜力从分数中是很难看出来的。这种盲目追求分数的教育,必然造就一批“高分低能”或“低分低能”的人,这种人并非当今社会所需。

  1987年1月,75位诺贝尔奖得主聚集巴黎。有人问一位获奖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主要的东西?”白发苍苍的学者沉思片刻,答道:“幼儿园”。“在幼儿园您学到了什么?”“把自我的东西分一半给小朋友不是自我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道歉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

  这位科学家的回答耐人寻味。这位科学家谈自身的成才体会,避开了早期智力开发的作用,强调品德礼貌的养成,确实抓住了问题的精髓,这位科学家的意思无外乎说一个人成功与否,素质教育起到了更重要的作用。

  素质教育要求让受教育者全面发展,即让受教育者在生理方面、心理方面、智力方面、品德方面、审美潜力方面、社交潜力方面等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单突出某一方面的教育,或者过早引导幼儿的兴趣朝一个狭窄的方向发展而忽略其他方面素质的培养,对幼儿的发展都是不利的。当前在家庭教育中还存在着重视才艺学习,忽视“做人”教育的做法。一方面,不少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往往带有明显的功利性。认为幼儿素质教育主要是进行才艺学习,而不思考幼儿的兴趣、发展可能及趋向,造成孩子生理、心理上的沉重压力,影响孩子身心正常发展。另一方面,不少幼儿园教师由于对素质教育认识不足,为了迎合部分家长的育儿价值取向,也自觉不自觉地偏重教给一些知识性东西或单方面重视对幼儿进行才艺训练,忽视了对孩子的品行训练和培养,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

  素质教育强调,幼儿从诞生那一刻起,就是一个活生生的独立的个体,有自我独立的意愿和个性,有自我的种种需要和权力。教育者要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和情感需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实施教育,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巨大的自我发展潜力,面向所有孩子,在教育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作用。从幼儿教育目标上看,素质教育是“创造适合每个儿童的教育”,以促进每个孩子在原有水平上都得到发展在教育资料上,强调全面性和基础性,凡是做人所务必具备的基本素养和潜力,在教育资料上都有所反映,主张把学习与幼儿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使孩子做到“四个学会”,即学会认知,学会生存,学会做事,学会与人共同生活。

  家庭是幼儿的第一学堂,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表情的微妙变化等,都会牵动着孩子的思维神经。父母都期望自我的孩子是一个健康、活泼、聪明伶俐、独立、自理潜力强,有坚强意志的孩子。那么,作为父母,不要把素质教育当成一句口号,而要身体力行,为孩子做个好榜样,并把素质教育贯穿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之中。

  首先,父母要做到热爱孩子与严格要求孩子的统一。爱是教育的起点和基础。但爱要有分寸,不要溺爱。家长经常坚持诸如要求孩子自我能做的事情自我做,不自私,不说谎,尊敬长辈,关心他人等正确的要求,就能使疼爱变成促进孩子进步的动力。实际上,对孩子的严格要求就是一种负职责的理智的爱。

  其次,父母要鼓励孩子参加群众活动,多与同伴交往。孩子在群众生活中,能够学会尊重别人,学会与人合作,学会各种社交技能,同时能体会到快乐,体会到公平与合理,也能更客观地认识自我。

  再次,父母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坚韧性、同情心等良好的个性品质。要适当给孩子安排一些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和公益劳动,放手让孩子学会自我应付日常生活和游戏活动中各种各样的问题,使孩子在解决问题,克服困难中锻炼意志品质,提高潜力。

  素质教育决不是一句挂在嘴边的口号,幼儿素质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需要每位家长都能当好孩子们的老师。幼儿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帮忙儿童在他们的生命之初,就种下在整个成长阶段必备素质的种子,并且呵护它们,期盼着有朝一日,这些种子能够开出绚丽的人生之花。

本文地址:http://maikaas.com/61362.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网友投稿文章,由 成语大全 小编编辑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