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丝是哪个民族的乐器

 杭州画室   2021-09-07 18:28   139 人阅读  0 条评论
摘要:

葫芦丝是哪个民族的乐器问题:葫芦丝是哪个民族的乐器?答案:傣族。相关问题:葫芦丝是哪一省的少数民族乐器答案:云南其他相关乐器起源:葫芦丝:傣族;芦笙:壮族;马头琴:蒙古

  葫芦丝是哪个民族的乐器

  问题:葫芦丝是哪个民族的乐器?

  答案:傣族。

  相关问题:葫芦丝是哪一省的少数民族乐器

  答案:云南

  其他相关乐器起源:

  葫芦丝:傣族;

  芦笙:壮族;

  马头琴:蒙古族;

  巴乌(哈尼族)伽耶琴:朝鲜族;

  冬不拉:维吾尔族;

  木叶、纸片、竹膜管(侗族)、田螺笛(壮族)、招军(汉族)、吐良(景颇族)、斯布斯、额(哈萨克族)、口笛(汉族)、树皮拉管(苗族)、竹号(怒族)、箫(汉族)、尺八、鼻箫(高山族)、笛(汉族)、排笛(汉族)、侗笛(侗族)、竹筒哨(汉族)、排箫(汉族)、多(克木人)、篪(汉族)、埙(汉族)、贝(藏族)、展尖(苗族)、姊妹箫(苗族)、冬冬奎(土家族)、荜达(黎族)、(口利)咧(黎族)、唢呐(汉族)、管(汉族)、双管(汉族)、喉管(汉族)、芒筒(苗族)、笙(汉族)、芦笙(苗、瑶、侗族)、确索(哈尼族)、巴乌(哈尼族)、口哨(鄂伦春族)

  相关阅读:

  一、葫芦丝的历史及发展

  葫芦丝的历史较为悠久,其渊源可追溯到先秦时代,它是由葫芦笙演进改造而成的。在构造上仍持续着古代乐器的遗制,箫管数目正与三管之龠相同,两支副管不开音孔也和古箫完全一样,而发出持续的五度音程,则与古龠的“以和众声”维妙维肖。但它的主管已开有7个音孔,与后世的箫笛十分近似,又显示出它在历史上的飞跃。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民族音乐工作者对葫芦丝进行了不断的改革。1958年,云南省歌舞团首先把它的音域扩展到14个音。近年来,北京的一些文艺团体又制成两种新葫芦丝。其中的六管葫芦丝,能够吹奏单音、双音、单旋律加持续音及两个和音旋律加持续音。既持续了原先乐器特有的音色和风格,又增大了音量、扩展了音域、丰富了音响色彩和表现力。已有人试验改革,或两根主旋律管加4根副管、或两根同调管加高音、低音旋律管,

  其目的都在于扩大音域并能演奏和弦。这些改革已初见成效。

  近年来在国内外也颇受瞩目,云南的恩德全老师就是在让葫芦丝走出云南走向世界这方面做出重要贡献的著名演奏家。此刻很多人在演奏上将葫芦丝与民乐、西洋、电声等结合,呈现了古典与现代结合的亲切婉转,温馨醉人的全新感受。

  二、葫芦丝的介绍、构造

  葫芦丝,主要流传于德宏州傣族、阿昌、德昂等民族中。是簧管耦合振动类乐器,共有高、中、低音3种类型,常用有C、D、F、G等调。各民族之间风土人情、地域环境的不同使得葫芦丝这种乐器在构造上也不尽相同。

  葫芦丝,傣语叫“筚郎叨”,“筚”为傣语吹管乐器的泛称、“郎”为直吹之意,“叨”即葫芦,当地汉语又称为葫芦箫。这种乐器以葫芦做为音箱,葫芦咀做吹口,常见者以各自装有一片舌簧的3根长短不一的竹管,并排插入葫芦底部。通体长约30厘米。亦有单管,双管或四管者。无论竹管多少,多以中间一根为主管,其余为副管。主管上开7个音孔,前六后一,传统的葫芦丝副管上方不开孔,只在管身底部开通,用塞子堵住,塞子与管身之间有线连接,需要时则用小指将其打开。此刻改良的葫芦丝则没有使用传统的塞子,而是跟主管一样在管身上方开一音孔。这样更方便于在演奏时对副管音的反复使用,而且控制自如,更加灵活。吹奏时手指控制主管的音孔以奏出不同音高的音,若主副管同时开启,吹奏时数管齐鸣,旋律只出自主管,副管仅以和谐持续的单音相衬托,通常是一管发a音,一管发e音,产生和声效果,给人以含蓄、朦胧的美感。

  阿昌族的`葫芦丝和傣族的相似,阿昌语称“拍勒翁”,用葫芦和金竹管制成。吹管长6厘米,主管长50厘米,副管分别长33和17厘米,在两支副管靠近主管的一侧,分别留有一条竹片,用细竹枝与主管捆扎在一齐。

  在西盟佤族,称葫芦丝为“拜洪廖”,3根竹管插入葫芦底部,用蜡封固,上端和竹制吹管仅长两厘米。尤为独特的是:主管除开有7个音孔外,在正面的最下方还开有两个气孔。主管演奏旋律,两根副管发出纯五度音程的持续音为旋律伴奏。如不需要持续音或需要单持续音时,还可将副管堵住。

  葫芦丝音域不像大家熟悉的竹笛那样能到达三个八度以上,通常在9度以内,最多不超过11度,为民族调式音阶。其音色轻柔细腻,圆润质朴,柔美迷人,极富表现力,深受人民的喜爱。无论民乐,还是专业舞台都能听到它演奏的优美动听的声音。

  葫芦丝常用于吹奏山歌、小调等民间曲调,最适于演奏旋律流畅抒情的乐曲,《月光下的凤尾竹》、《情深意长》等成为其代表性的经典曲目。葫芦丝在傣、阿昌等族人民中最为普及,是娱乐时助兴的乐器,在节日里,不论是在江中划龙舟或是在江边放“高升”,还是在广场上“赶摆”或是在竹楼里饮酒欢宴,都能够听到其动听的声音。青年男女传情达意或人们走在路上以及在田间劳动,也经常吹响葫芦丝,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欢乐。

  二、葫芦丝演奏中的呼吸方法

  一般可归纳为三种:胸式呼吸、腹式呼吸、胸腹式呼吸(混合式呼吸法)。目前被公认为最科学的方法是混合式呼吸法。其优越性表此刻整个呼吸肌肉群的协调动作,构成运动整体,因而气息的吸入量多,气息较深,呼气时也容易控制。

  现将混合式呼吸法介绍于下:所谓呼吸即包括“吸气”与“呼气”这两个方面。吸气时,身体各部位放松,口鼻同时吸气,注意不可提肩和带出任何声响。混合式呼吸是把气吸到小腹、胸腹之间以及胸腔。提肩会阻碍气息的下沉,将气息存储到了胸腔中,那就成了胸式呼吸了。要避免。

  吸入的气尽可能多一些,扩张肺叶,胸腔中、下部和腹腔自然向外扩张使横隔膜下降。气后,气息下沉。这时腹部和腰部都充满气息的感觉,而胸部则觉得比较简单。正确的气体贮藏部位应是胸腔下部和腹腔。因此,吸气时,腹部不仅仅不能往里收缩,而且要微微向外隆起,腰部也随之向周围扩张。

  吸气方法的练习,十分重要,管乐用的最多的就是气,若用气不对,不但不能演奏好,还会严重影响身体健康,那里带给几种方法:第一,先将胸腹内的气息全部吹出,然后在全身十分简单的状态下吸气。如果这时胸、腹腔内有一种冷气进入的感觉,就说明吸气方法和气体贮藏部位基本正确。其次,还能够自己体会你在闻花香以及剧烈运动(如长跑、登山等)后的深吸气的吸气动作。吹奏时的吸气,要求在较短时间内吸入超多空气,因此,一般是口与鼻同时吸气,放松喉头。

  呼气时,要求腹肌、腰肌和横隔膜始终要有控制(即持续必须的紧张度),使气息在有控制的状况下有节制地、均匀地向外呼出。随着气息地呼出,腹肌、腰肌等有关肌肉群随之逐渐收缩,横隔膜也随之复位。那里个性需要强调一点:刚呼气时,切不可立即收腹(应略向外“顶”)。因为立即收腹将造成腹部往里挤压,迫使本来下降的横隔膜提前复位,从而把气息挤到胸部,增加胸部的负担。这样,不仅仅不利于控制呼气的速度,而且时间长了会影响演奏者的身体健康。当气息吹出约二分之一时,腹部分自然而然地往里收,这样的呼气过程是比较正确的。还有不要等到气息全部用完了才去吸。

  总之,吹奏中的呼气始终要在必须压力的推动下均匀地输送出来。气息要平稳,不可忽强忽弱。要到达这种要求,务必反复练习。能够透过吹长音来进行练习,也能够对着自己的手背呼气练习。透过练习,学习者将感觉到气息的速度、压力、稳定程度等,从而增强有意识控制气息的潜力。说明两点:长短、强弱等具体状况,灵活把握吸气量。

  吹奏中有“急吹”和“缓吹”。急吹者气压大,气速较快。缓吹便是气缓慢地呼出。一般状况下,吹奏低音时用急吹法,吹奏中、高音时用缓吹法。掌握和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对于吹奏葫芦丝以及其他管乐器至关重要,务必引起学习者的高度重视。

  三、葫芦丝的演奏姿势

  1、葫芦丝的演奏姿势分站姿和坐姿两种:

  ①站姿。要求是:身体自然站立,双脚略分开,呈外八字站稳,两腿直立,身体的重心点放在两腿之间(必要时可左右移动)。上身挺直,但不能僵硬。头部直仰,胸部自然挺起。目视正前方。双肩松驰平衡。两肘自然下垂,两臂不可夹住身体,要与腰间持续必须距离(约十公分左右)位于身体正前方中心线。乐器与身体构成45度到50度角。

  ②坐姿。其上身的要求和站姿相同,一般坐在椅子的前三分之一处,双脚分立踏地,一脚稍前,一脚稍后,但不可架腿或两脚交叉。坐位高低要适当,以免影响呼吸肌肉的充分运动。

  2、关于手型:

  双手持葫芦丝,左手上右手下,手腕平直,手指自然弯曲,呈半握状。右手无名指、中指、食指用第一节指肚分别开闭第一、二、三音孔,(最下面为一孔)拇指托于主管下方(约第三、四音孔之间)。左手无名指、中指、食指用第一节指肚分别开闭第四、五、六音孔,拇指开闭位于主管前下方的第七音孔。左右手的小指分别负责开闭两侧副管的音孔。正确的手型,应是放松手臂和手腕,手指自然适度地向里弯曲,如果手指过于勾曲或过于平直都会造成手指肌肉和手心紧张,影响其动作的灵活性和持久性。开放音孔时,手指抬得不宜过高,也不要太低,一般两个手指的高度即可。过高影响演奏速度,太低则影响音准和音量。关掉音孔时,用指肚将其按住,严密不漏气即可,若按的太紧会造成手过度紧张。

  3、关于口型:

  上下嘴唇自然合拢,含住“吹嘴”于口唇中央处,双唇肌和两边嘴角适当收缩。注意吹奏时两腮不可鼓起,否则将会阻碍肌肉的控制。

  四、葫芦丝的演奏技法

  葫芦丝在演奏的某种程度上相对于竹笛、唢呐等民族吹管乐器要简单一些,没有那么多复杂的技法,这也是由于它构造本身的局限所致,但是它甜美的音色却好似极富表现力。葫芦丝在演奏中常用的技法有以下几种:

  1.吐音。吐音是葫芦丝演奏中较重要的技法。吐音又分为单吐、双吐、三吐三种。

  ①单吐。利用舌尖部顶住上腭前半部(即“吐”字发音前状态)截断气流,然后迅速地将舌放开,气息随之吹出。透过一顶一放的连续动作,使气流断续地进入吹口,便能够获得断续分奏的单吐效果,完成单吐的过程。单吐一般在音符上方用“T”标示。根据音乐表现的需要,单吐又能够分为断吐和连吐两种。

  ②双吐。双吐是用来完成连续快速分奏的技巧。首先用舌尖部顶住前上腭,然后将其放开,发出“吐”字。简言之,在“吐”字发出后,立即加发一个“苦”字,将“吐苦”二字连接起来便是双吐。双吐的符号是“TK”。

  ③三吐。三吐实际上是单吐和双吐在某种节奏型上的综合运用,符号为“TTK”或者“TKT”,即“吐吐苦”或者“吐苦吐”。

  2.连音。连音是常用技巧之一。适用于抒情如歌的乐句或乐段。用符号“⌒”(连音线)表示,连音线内的音除了吐第一个音,其余的音均不用吐,吹奏连音时要强调连贯、流畅。

  3.滑音。滑音及技法在葫芦丝演奏中被广泛使用,其效果具有圆滑、华丽的特点,应用滑音技法能够模拟人声和弦乐器上的抹音效果。滑音又有上滑音、下滑音、复滑音三种。

  4.震音。利用震音技巧能够获得如同歌唱般的“声浪”效果,极大的丰富音乐的表现力,是人们揭示内心活动、抒发内情绪感的重要手法之一。震音又有气震音和指震音两种。

  5.颤音。颤音是由两个不同音高的音快速交替出现而构成。具体要求是原音发出后紧之后快速而均匀的开闭其上方二度或三度音的音孔,符号为“tr”或“tr~~~~”

  6.叠音、打音。两种演奏的技法和效果上差不多,关于它们的定义也是众说不一。就是在某个音出现前的瞬间加奏一个时值极短的高二度过三度的音,叠音用符号“又”表示,打音用符号“扌”表示。

本文地址:http://maikaas.com/61986.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网友投稿文章,由 成语大全 小编编辑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