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心路历程

 杭州画室   2021-09-07 19:22   144 人阅读  0 条评论
摘要:

我的心路历程精选阅读(一):我的心路历程回首三十年的心路历程,虽然充满艰辛和坎坷,可它却是我人生的一笔丰厚的财富。它教会我如何用执著和坚毅去应对人生,如何用宽容和善良去爱别人,如何用自己成熟的心智去帮忙更多心理上需要帮忙的人。我

  我的心路历程

  精选阅读(一):

  我的心路历程

  回首三十年的心路历程,虽然充满艰辛和坎坷,可它却是我人生的一笔丰厚的财富。它教会我如何用执著和坚毅去应对人生,如何用宽容和善良去爱别人,如何用自己成熟的心智去帮忙更多心理上需要帮忙的人。

  我的童年,没有像大多数孩子那样是躺在父母的臂膀中,在呵护和亲情中长大。在我还未出世时,一场意外夺去了父亲年轻的生命。我的家庭开始承受着天塌地陷的打击。个性软弱的母亲无力解决三个年幼孩子的温饱,只得拖着尚孕育在腹中的胎儿(那就是我)与性情暴躁,心胸狭隘,四十岁未娶的继父结合了,期望在那个灾荒年代家中能有个男生重新撑起一片天,使她的孩子们能够存活下来。记忆中,饥饿、皮带、血泪、大小便失襟充实着我整个童年。

  母亲是信佛的,她常常跪在佛主面前祈祷佛能保佑她的孩子尽快结束这灾难般的生活。她以宽容和忍让对待身边每一个对她友善或不友善的人们,试图用虔诚来打动父亲的每一次恶念行动。我想,在我的身上受母亲的影响是最重的,一向以来我都是以宽容、善良、大度去爱身边的每一个人。那时我并不能客观的评价自己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要这样做,只是从喜爱我的老师和长辈那里得知我是一个十分热情、善良、正值的好孩子。我为因此得到大人的赞扬而沾沾自喜:原来,我这样做很好!

  但是我与母亲的逆来顺受又不尽相同,在我的身上又带着一种很叛逆的性格。虽然我不能和父亲在家中的暴虐强势抗衡,但是,在我六岁那年,我却以抱着衣服离家出走和一次次的自杀来抗争,企图为自己争取一个孩子眼中的平等和权利。遗憾的是,我的这一系列行动并未给自己带来任何好处,随之而来伴随的总是更大的不幸。

  小学三年级时,我的语文老师——陈老师用温柔开启了我尘封已久的心灵,用爱心撩开了我遮在脸上的黑幕。她不嫌我脏不嫌我丑,给我梳头替我洗衣服,那就像是晨曦中温暖的阳光照亮了我潮湿灰暗的心房。我听到了生命中第一次鼓励。从此我开始学会对老师微笑,对他人微笑,对生活微笑。

  在青春期,我交到了两个我生命中最重要的并且对我影响最深的朋友。我和她们日益深入地交流各自对期望、理想、目标的看法。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和他人结成真正相互关心、息息相通的亲密关联。我发现原来隐秘的思想和对未来的看法是能够和朋友一齐分享的。在与这两个闺中秘友的畅谈中,我体会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被人关心被人明白的幸福感。

  我想找到自信,做自己生命的主宰者,缘于一次特殊的作文课。初中一年级时,老师安排了一篇作文《我想对XX说》。当时我只是凭自己的真情实感将压抑了许久的积怨一泻而出。没想到,老师却告诉我:他是满含着热泪读完我的作文的,而这篇作文是他迄今为止所教的学生中写出的最打动人心的一篇。

  这句话影响了我整个生命,它让我的生命从此看到了自我的光彩。这句话迄今仍仿佛字字在我耳边回响,让我明白:原来我也有机会让自己成为一个最优秀的人。从此我喜爱上了写作文。随后写出了一篇篇让老师赞扬,让同学羡慕的优秀作文。在学校组织的作文竞赛上我独占鳌头。我的自信也在一次次荣誉中渐渐抬头,它就像照亮黑夜航船远行的灯塔,不在乎大海里还有多少暗礁和险滩,只是执著的向着期望的目的地驶去。

  在我的人生观发生变化,重新建立新的模式时,我迎来了生命中的第一个重大挑战。虽然繁重的家务劳动、恶劣的家庭环境并没有泯灭我对理想的追求,但是当我高考结束后拿着远离家乡的一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继父却阻止我继续求学的路。还要不好继续上学成为摆在我面前的一个巨大的问题。必须要离开家!必须要上学!!——一种想要挣脱家庭禁锢的反叛情绪越来越强烈。在当时思想还处于半成熟状态的我,抓住了继父爱面子这一特点,请来喜爱我的几位老师和继父的几位朋友,轮番劝说他让我继续上学。这才让他承担了继续供我上学的“职责”。我在与继父的一次次抗争中最后赢得了一次胜利。但是,学费一共需要5000元,继父却以家中无钱为由,只给了我2000元的学费,以期让我知难而退。然而,我强烈地渴望上学!!!看到我的处境,我的班主任给我借一千,校长给我借两千为我筹齐了剩下的3000元学费。带着这沉甸甸的5000元,我开始了远离家庭的全新的生活经历。

  此次经历,我想对我是启迪心智的。让我明白,假如生活对你紧闭大门,这就需要我们去用心寻找打开大门的钥匙,而不是坐等命运的不公,把人生有限的时刻浪费在无限的感叹上。“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头脑,要想成功无论什么时候都不嫌晚”是我在日后和朋友交往中最常用的一句话。

  大学生活对大多数同龄人来说是浪漫和快乐的,而对我来说更多的是充实和锻炼。我经常会为下一个月的生活费而奔波,为下一期学费而发愁,但挣脱了家庭禁锢的我又是快乐的。在大学里,我拜读了超多名人传记,研究了多位名人的成功的人生经历。阿拉法特与我有着同样不幸的童年,全靠自身发奋在一次次民族战斗中脱颖而出,成为一名名扬世界的民族英雄。他的经历深深激励着我发奋向前。在大学里我珍视我的每一种感受,把积累的各种经验分享给我的同学们。在同学们的羡慕和鼓励中,我的自信迅速飞涨,性格也由缄默逐渐向开朗、活跃、幽默、大方改变。善良、真诚、坦率、助人为乐、富有同情心的口碑让我的人际关联向多层次发展。

  但是,继父刻在我心里的阴影,却阻碍着我向异性敞开心扉,以前我渴望做一位与佛为伴的修女。我逃避着一切可能给带来的伤害。

  整个中学和大学时代,我的人际交往仅限于几个要好的女性朋友。直到参加工作后,办公室出现了一个风趣、幽默、聪明小伙子,我的人际交往模式才被打破。在他明白、信任和呵护中,我慢慢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异性都那么可怕。他的出现,就像是一剂抚慰伤口的良药,让我把畏惧的伤口渐渐缩小。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个艰难的转变过程,这伤口太深,需要很长时刻去慢慢抚平。两年后,他失去了耐性而转身离开,我才发现自己其实能够理解他了,然而这一切已无法挽回。

  精选阅读(二):

  我的心路历程

  早就想写点关于咨询的东西,几经提笔,几次踌躇,最终都因这样那样的事情搁浅了,但觉得这样拖下去也不是个办法,虽自己不能妙笔生花,但就算记流水账,于己于人,也是有好处的吧!故勉强作之,留一些自己和王道华老师接触的真实感受。

  起初,我觉得自己必须不能好了,或者说是必须好不了了,我的恐惧症很重很重,其程度是旁人难以想象的,记得我去北医三院咨询的时候,那的医生(全国著名的心理学专家,北京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认为我这种程度的患者完全有必要住院了,但我不欲抛下自己的事业,便凭着坚强的意志力,回到了单位。虽然身体回到了单位,但我的灵魂,却早已被病魔折磨的千疮百孔,远离我的身体好久好久了。那是段怎样的不堪回首痛不欲生,怎样的欲哭无泪身心憔悴,怎样的风声鹤唳怎样的草木皆兵的生命历程啊……

  正因家庭的不和谐,我自懂事时起,便是个安全感缺乏的人,上小学后,由于带着家庭给予我的郁郁寡欢,也便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同学们欺负和嘲笑的对象。但那时,根本不懂所谓的心理疾病,只是知道自己很怕同学们欺负我,总是提心吊胆的,每一天下午的最后一节课,基本上是什么也听不进去的,当别的同学期盼的放学铃声响起时,我却仿佛听到了死神呼唤的丧钟,正因放学意味着我可能又被同学在回家的路上质问,诘责,围堵,做自己不想做的事,甚至被暴打!也是从那时起,我变得多疑和敏感,别人几天不理我,我就会觉得他是不是会对我有意见,周围的同学在一齐聊天,我就会害怕他们是不是在议论我,要找我麻烦。当时以为自己上了初中后就会好了,但谁会想到,这种内心的折磨会贯穿我近三十年的生命,像鬼魅一样不停地折磨我,挥之不去,不请自来……

  上中学后,为了摆脱这种不安全感,我选取做像那些欺负我的人似的蛮横不讲理的人,但很快发现我只是表面蛮横而已,内心依然无比空虚,当应对自己怕的人时还是根本没有反抗的勇气,只敢欺负那些老实巴交的同学,其直接结果就是自己的恐惧感丝毫没有减少,反而身边的朋友越来越少,朋友的缺失又反过来增加了恐惧,处于这种境地,我由每一天的最后一节课害怕,变成了只要上学就害怕,而且程度更深,常常陷进自己恐惧的世界中。听不到老师的提问,看不到绿树红墙,分不清白天黑夜,搞不清楚食物的酸甜苦辣,自己就像一团没有灵魂的死肉,每时每刻都在和一些实际没发生的自己想象出来的恐怖景象做着斗争。痛苦地捱着属于自己的本应完美的青葱岁月。之后,我实在受不了这种恐惧的折磨了,只好选取了以转学的方式进行逃避…。。

  来到新的学校,最开始的时候感觉很好,但没过多久,这种担心焦虑就又找到了我,那种感觉就是电脑病毒,一旦发作,立刻就会将整个大脑的资源全部占用,所有的客观理由都变得苍白无力,剩下的只有无边的恐惧,黑暗,悲凉,绝望。那时的我个性容易受伤,一个小纸片,一个不经意的剐蹭,都会让我血流不止,而且伤口又个性难以愈合。就在这样惴惴如丧家之犬,急急如漏网之鱼的惶恐中,我逐渐变得完全没有心思去想自己的学业,父母,朋友,所拥有的,就是每一天给自己设计无数的恐怖场景,然后为了安全又绞尽脑汁的去想解决的办法,会想的很细,比如别人打我咋办,他要是先指责我后打我咋办,他要是很多人打我咋办,他要是拿武器打我咋办……解决完一个,下一个会很快冒出来,然后再解决,解决了之后,下一个可能又冒了出来,或者已经解决好的前一个又不行了,就这样此起彼伏,恶性循环着,此刻回想起来,我真不知道自己是怎样度过那段非人岁月的……

  上了大学后,我开始明白这是一种心理疾病,也开启了我找心理老师的历程。最初找的是我大学里的心理老师,但她给我讲的实在是太肤浅了,甚至有的时候,我还要听她的诉说,给她分析事情,就这样,接二连三地我找了无数的心理医生,包括北京很著名的心灵花园,博爱心理咨询,北京友帮忙仁心理咨询中心,学习了很多所谓有效的心理疗法,如认知疗法、行为疗法、家庭系统排列、静心与心灵内修方法,森田疗法,催眠等等,但我能够负职责地说,这些疗法对自己真的没有作用。家人也带我探寻了很多的医院,包括北京的安定医院,回龙观医院,友谊医院,北医三院,北京军区机关医院,至今我还记得第一次吃抗抑郁药物的情境,记得那次吃完药后,病症不但没有减轻,反而更重了,自己坐立不安,宛若热锅上的蚂蚁,又仿佛未满岁的幼童,父母稍许不在,自己便会吓得哭闹不止,那时的母亲,终日以泪洗面,悲哀至极,我哭,她很难过,但怕我更难过,总是背着我偷偷地哭。就是从那时起,母亲两鬓渐白,苍老了许多。年即而立的我,非但不能尽孝,反而令双亲担心寡欢,愁眉不展,每念及此,我都感觉自己不是个好儿子,禁不住会泪流满面,仰天长叹。

  最近比较严重的一次发作是在上硕士的时候,那时开学不到两周,我去操场和一些陌生人踢球,但那些人蛮不讲理,总是又拽又踢的,我被其中一个染着黄头发的故意踢了两脚,当然不服气,也借机踢了他一脚,可谁想到,突然有七八个人一下子就把我围住了,他们面目狰狞地吓唬我,其中还有一个人给了我两下,我见势不妙,便迅速地跑开了,对于心理健康的人,这可能没什么,过去就过去了,但对于我,这件事一下子勾起了我心中那不安全的恐惧之火,一发不可收拾。足球是我的最爱,甚至是我的第二生命,而且,每一天吃过晚饭,我都会去操场散散步,享受一下户外的快乐。但这件事发生后,我一想到去操场,就会思考他们是不是还会打我,但不去吧,又觉得自己像个懦夫,且实在不能割舍自己的足球爱好。每一天就在这种去吧害怕,不去又不甘心的纠结中沉沦着,最后觉得只要自己一去操场,他们必须会将我暴打一顿。之后,我完全不能干其他任何事了,同学和我聊天,我基本上也听不懂他们说的是什么了。事发两周后,病情更加严重了,我在校已经睡不着觉了,稍一闭眼,眼前立马就会浮现出一张恶狠狠的面孔,暴力恣睢的盯着我,仿佛立刻就要置我于死地,这样持续了三天,我不得不回到了家里,到家后,母亲给我做的包子,由于

  长期缺少睡眠,我已经虚脱的不行,可口的包子在我嘴里就像沙粒一样苦涩干燥难以下咽,喝水也只能小口小口的抿。凭着顽强的毅力以及父母的鼓励,我艰难的吃了半个,但没多会,又都吐了出来。晚上的时候,自己在屋子里,觉得房顶就要塌下来了,整个屋子的空间变得越来越小,自己变得个性的压抑,呼吸越来越重,以前在操场上追打过我的那几个人,仿佛来到了我身边,立刻又要对我进行攻击了,我口中大声的叫着母亲,母亲,在父亲的搀扶下,依然瘫软在了地上……

  之后,急救车来了,我被送到了医院,在强力催眠药的作用下,我每晚能睡5个小时,但每一天头都剧烈的疼,看什么东西都是灰蒙蒙的,基本上只能喝粥度日,那时的我,真的认定自己熬但是去了……

  经历了那件事之后,我的恐惧泛化得更厉害了,别人的一个眼神,一句玩笑,甚至晚回几分钟消息,就会在我内心造成巨大的波澜,引起巨大的不安全感。每每临事,那怕是上厕所这样的小事,脑中的第一反应也会是这样做会不会引起别人的敌意,如果对方借故令我难堪,甚至伤害我该如何是好。自己的东西稍稍挪动下位置,会担心引起舍友的不快,拿了别人东西用了一下,会害怕别人的指责,吃饭时叫不叫别人,人家邀请我是要去还是不去,该谈些什么,如果他这样说我如何应付,如果那样说我又该怎样……总之,自己怎样做都不够安全,怎麽做都不能让自己安心,晚上睡觉的时候,经常被潜意识中的那恶狠狠的狰狞面孔吓醒(以前在找的心理老师处用催眠方法处理过,他曾让我直视狰狞面孔,并描述之,如此,那怪物不但没消失,反变得越加清晰),经常夜不能眠,饭量很小,身体孱弱,面黄肌瘦,每一天死尸般的蹉跎着,苦不堪言。为了摆脱这种恐惧感和纠结感,我自己也想了无数的办法,如,把世上的人都想成女的(我对女孩子没那麽害怕),把恐惧想象成令人作呕的东西;想象父母亲人就在自己身边;多关注社会上的用心面;反复告诉自己变好了,有潜质解决自己害怕的事情了;死死记住自己成功的一个事件;发奋做自己该做的事等

  等等等。也看了无数的国内外心理学方面的书,比如《挑战自卑》,《你的误区》,《回避型人格障碍》,《情绪管理》,《自我训练—改变焦虑和抑郁的习惯》,《意念力》,《人性能达的境界》,《心灵七游戏》,《当下的力量》,《遇见未知的自己》,《新世界—灵性的觉醒》等等等等,但效果却是——毫无效果,我当时觉得自己真的完了,真的好不了了,我童年时给自己设定的目标根本无法实现了,等到父母逝去的时候,我也跟着一齐走就算了!

  但人的本能,生存的期望仍驱使我在网上寻找着,寻找着可能,仅仅是可能的,有潜质帮自己战胜恐惧的心理老师,虽然当时觉的找到的期望根本没有。也正是这种本能,让我有幸遇到了王道华老师。

  鉴于当时北京的.知名老师我基本上都找过了,故我把目光投向了外省,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一篇署名周慧慈所写的《走出抑郁强迫,踏上幸福旅程》的文章,里面有说王道华老师的资料,并顺藤在网上找到了王老师所在公司-杭州至道教育咨询有限公司的网站,说实话,我当时犹豫了好久才打的电话,正因以前找过无数的心理老师,都没收到效果,而每次的尝试无果,都是对自己信心的极大打击,接二连三的,我觉得心里老师都是骗人骗钱的,他们完全不知道如何解救我们,他们所谓的方法刚开始也许还有点作用,但时刻稍长,便会效果全无,以前什么样还是什么样。也许是自小读了很多中国文史方面的书籍,我对中国传统的国学很是推崇,也正正因这点,公司网站上说王道华老师的辨证智慧心理系统时所用到的禅修,道家思想,传统文化等字眼给了我一些触动,怀着最后一次,如果不行就再也不找心理老师的想法,我拨通了至道教育咨询公司的电话,当时接电话的是范老师,一位很具亲和力的,耐心的女老师,她说王老师不在但答应让王老师回来后给我打个电话,并鼓励我必须能好的……

  第二天,王老师真的给我打了电话,我们聊了很久,我记得当时向王老师倾诉了很多自己的不愉快,恐惧感,并向他抱怨了很多心理老师的无效方法。老师反馈了他的看法,我发现他的看法基本和自己的想法一致,而且王老师对我恐惧情绪的了解程度甚至比我本人还清晰。我们还谈到了家庭排序组合的无用性,王老师以他亲身咨询经历向我验证了该方法的无效性,我的结论当时仅仅是其无用,但王老师的评价更加中肯和智慧,他说家排是在转移矛盾,并不能解决主体问题,因而无效。那次谈话,王老师给我的印象是对恐惧症很了解,很乐于助人,而且人生观价值观在很多方面都和我极为相似,因此我抱着试最后一次的心态,开始参加王老师的咨询。

  第一次视频,电脑屏幕上传来一位面容和善,眼睛炯炯有神,头发乌黑的长者,给人的印象很友善,觉得是值得信赖的。记得学了第二课,辩证对立后,我的思维就有些变化了,老师说世上根本没有完美的事物,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面,我还记得老师给我举的例子,比如一张纸,有正反两面,而且是完全相同对称的(在事物中是利弊完全相同的),我的问题是过于关注事物的负面了,学完之后,我一下就感到自己好了很多,遇到不开心的事情就用这种想法去辩证,也许是我的病情太重,时刻太长了,用着用着我发现作用有限了,当时我想如果我只关注事情的正面,那是不是依然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而且,既然事物有两面性,那负面的如果真出现了咋办,对此,我多次致电王道华老师,王老师当时说事物确有好坏两面,但我们关注好的对自己好,而关注不好的对自己百害无一利,因此遇事要向好方面想,不好的一面能够用来觉醒,而且还能够用智慧转变成好的。之后,我就发奋的用这种模式去化解生活中的恐惧感,但每一天要化解的事情实在太多,而且很多事情要想很多足够充分的理由才能变成好事,消除恐惧,有些刚化解完的事情,不一会又出现了,又需要重新化解,但正因其有效,我就只能拼命地用。最后,我化解到什么程度呢,当我遇

  事纠结时,我的脑海中会浮现自己害怕的人跪着求我按我自己的意愿行事,由于化解过程中我的后背总会个性的紧张,因此,之后那个跪着的恶魔还会微笑着为我捶背。如此致使我每一天都很累很累,常常会觉得有一股凉气从后脑冒出来,当时我想这样虽然有效果,但也只是由一种痛苦变成另一种痛苦,长此也并非解决之道啊。因此多次致电给老师,王老师告诉我说此刻我学的思维模式还比较少,光靠一两个模式是不行的,就像一辆汽车,使其能顺利行驶的并不是单个的轮子,方向盘,或是发动机,而是他们组成的整个系统。就是在这样的一种状态下,我又相继学了辩证因果,辩证自信等十几个思维模式,但说实话,他们都没能引起我思想上很大的触动。正因很长时刻没有效果。我一度想到了放下,就在第9课的时候,我将自己对辩证思维模式的质疑,会不会好,还要多长时刻好等问题一股脑抛给了老师,也就是那次,老师的言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打定了做完18次咨询的决心。

  老师的回应并未像我找的其他心理咨询老师那样,使劲地夸自己的辩证思维方式多么好,他只是以一个朋友的身份中肯的给予我推荐,至今我还记得老师那诚恳的表情和动情的话语:你还没学完,因此有些思维模式觉得没有用,就好像一部机器,要到所有部分组装完毕后,才会彰显出巨大的威力……如果你放下了,再去学那些对一事一物有些作用的方法,你觉得会好吗…。。你是愿意学习敌一事的方法,还是愿意学万人敌的方法呢?……咨询者中有一小部分人确有中途想放下的想法,但最后都坚持下来了,他们事后跟我说,王老师啊,幸亏当时我没放下啊,要不然怎知还能有如此精彩的人生啊;我当时怎样那么傻,想那些东西干什么呢!……你必须能好的,坚信我,强迫抑郁只是思维进入了怪圈走不出来了,跟着走,必须能从迷宫中走出来!……你此刻学得还没有成为系统,还不能融会贯通,就像一部汽车,未组成汽车前,各个零件单看都没多大用,但成型后,就能够自由驰骋了……人本来就是好的,只是后天的一些想法蒙蔽了心性,我们要做的就是让你看清楚,你所想的都没那么可怕,使你回归无忧无虑的快乐本性…。。事情是急不得的,慢工出细活,你得病那么久了,你觉得很快就好,现实吗?……那天,我们聊了很多,老师的耐心和真诚

  打动了我,让我决定学完辩证思维的所有18个模式。

  再谈谈王老师的为人,老师对咨询者很负责,我提出的意见都能及时回馈并给出令人满意的答复。记得有次课,老师忙了一天了,很是疲惫,因此咨询的效果并不是很好,我就在QQ上给老师提了意见,结果第二天,王老师主动给我打了电话,首先向我诚挚的道了歉,并期望透过视频将昨日的课重新讲解一遍,说实话,我找了无数的老师,但像王老师这样真诚的,毫无架子的咨询师还真是第一次遇见。另外,我还个性欣赏王老师对咨询者提出的问题或不一样意见能够真心聆听的特点,由于我的病比较重,问题比较多,而一旦问题想不通时,我就会心跳加速,出虚汗,四肢冰凉,后背的肌肉紧紧的缩在一齐,因此,每当遇到难以释怀的事情,我就会反复的打电话给老师,由于痛苦迟迟得不到缓解,我有时甚至会迁怒于老师(以前找的好多老师,都正因我对他们的质疑而心生不快,慢慢的不接我电话,最终闹得不欢而散),但王道华老师没有一次不接我电话,即便有事,他也会接听后向我说明状况,然后再挂断,说实话,正因缺乏安全感的原因,我已很难坚信身边的人了,但经过与王老师的长期交流,我发现他真的是一个能够完全信任,真心期望我能好起来的人,同时,老师的宽容,大度,诚信也让我增加了自己能完全好起来的信心。但即便如此,由

  于那时所学的思维模式对自己触动不大,我每一天仍然很痛苦,除了使劲的用辩证对立统一没有任何办法,直到我学习了第13课——感恩心重快乐多……

  在学感恩心重快乐多之前,我学了第12课--放大心量得自在,但其仍然像其他的思维模式一样,对我触动不大,就算是老师说的对某些人触动很大的辩证虚实,返观自我旁观清等课程,也未起到很大的作用,我只能孤立的用一下,每每临事,仍然还停留在用辩证对立统一的思维模式化解的痛苦阶段,但当学完了感恩心重快乐多后,奇迹发生了,我把第十二颗和第十三课的资料结合起来之后,突然觉得自己潜意识中的那个狰狞的面孔不那么可怕了。甚至是那么的可怜,正因他也必须想过快乐的生活,也必须想拥有完美的未来,想得到别人的关爱,但他没有或者根本不知道其他更好更有效的办法,只能寄期望于透过恐吓别人获得,但这样的方式他自己也要牺牲很多,正因他本来也是快乐的,要装出这样一幅刀枪不入,暴戾恣睢的狰狞丑态,对他自己的伤害要远远大于他所得到的,就像金庸小说里练了七伤拳的侠客,每狰狞一次,对他自己都是一次巨大的伤害,但他又别无它法,只能那样的折磨自己,岂不显得可怜。而第十三课教会我想到他们这样貌恶狠狠的盯着我,是对我的一次帮忙,让我知道生活中会有这样的人存在,而他们的行为给我带给了万一应对此种境况,提升自己解决之潜质的机会。如此一分析,我还要感激潜意识中的那个恶狠狠的面孔

  哩!这样一想,真的,我真的不觉得他那么铜墙铁壁,无坚不摧了,真的觉得他变得软弱了,甚至在偷偷的哭泣,你能体会折磨自己6年之久的,自己想过无数方法对付,但最后均以失败告终的那个巨大的,威力无穷的,无法撼动的超级无敌神力大恶魔在自己脑海中轰然倒塌的情景吗?那感觉真的太好了,太惬意了。然后,我突然觉得自己以前学的那些辩证思维模式都有用了,自己的心结一下子都打开了,心一下子就空了,真的什么都不害怕了,真的能够做到宠辱不惊,得失俱忘了,天一下子蓝了,水也一下子绿了,我真的能够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了。世界也变得到处莺歌燕舞,遍地鸟语花香了,当时的我,真的高兴极了,很快就给王老师打了电话,将这一喜讯告诉了他。之后很自然地,我心中便涌起了对王老师的深深感激之情,不禁热泪盈眶,试想,若非王老师的苦口婆心,谆谆教诲,我极有可能中途就放下了,怎会体会到如此的人生境界;若非王老师无数次的不厌其烦,耐心讲解,我怎能体悟的如此之快;若非王老师的循序诱导,次序分明(由于之前长时刻感受不到效果,我曾跟老师提议过首先学习一些自认为有作用的思维模式,后被老师否决),我又焉能得此逐级递进,量变到质变之功效。真的谢谢王老师,虽然我此刻还没有完全好

  ,有时仍会临事纠结一点,且还有一些具体问题需向老师讨教,但我坚信,在伟大的心理咨询专家----王道华老师的引领下,我必须能走出心理迷宫,开启精彩的人生旅程!

  真心的感谢那些以前帮忙过我,伤害过我的人们,同时也怀着感激之心等待着那些即将帮忙我,伤害我的人们,但最重要的,是谢谢那位令我拥有这份宽容、感激情怀的心灵引路人——王道华老师,学生衷心地祝福您,祝您青春永驻,心想事成,鹏程万里,幸福康宁!

  精选阅读(三):

  我的心路历程

  一位哲人说:“人务必完全自觉个人在这个无好处的世界中的不合理的存在,才能解脱。”我常常能够深刻感到生命的无好处、不合理。人从来到世上,一路挣扎、追求、修炼,然后就那么离开了。这有什么好处呢?这个问题是无法解决的,没有答案的,或者说这个问题的答案已有,但是没有人愿意理解它。这一答案就是:毫无好处。既知答案如此,又要勉强自己生活下去,这是一个不可解决的矛盾。

  在生命好处的问题上,荣格和海德格尔有不一样的看法。荣格认为,对于正常人来说,有什么必要追寻生命的价值或存在的好处呢?这样的问题只是对于精神分裂了的、异化了的人来说才会发生。而海德格尔却认为应当追问存在本身的好处,“人就是一种领会着存在的在者”。

  从很年轻时起,虚无主义对我就一向有很大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力大到令我胆战心惊的程度,使我不敢轻易地想这些问题。我不敢长时刻地看星空。看着看着,我就会想到,在这众多的星星中,地球就是其中的一个;而人在地球上走来走去,就像小蚂蚁在爬来爬去。人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在其中显得毫无价值。人们孜孜以求的一切实际上都是毫无好处的,或者说得更精确些:最终会变得毫无好处——吃饭对于饿的人有好处,睡觉对于困的人有好处,但对于死人来说,它们全无好处。每个人最终都会死,死就是无好处,生因此也无好处。人为什么要在世上匆匆忙忙地奔来跑去呢?有时我会很出世地想(好像在天上俯瞰大地):人们在这个世界上奔忙些什么呢?我仿佛看到,在这小小的地球之上,人海汹汹,日月匆匆,不知人们都在追求些什么。

  有一段时刻,我的情绪有周期性的起落,差不多每个月都会出现一次“生存好处”的危机。在情绪低落时,就会有万念俱灰的感觉。人怎能永远兴致勃勃呢?一个永远兴致勃勃的人必须是个傻瓜,正因他从没想过他为之忙禄的一切都毫无好处。

  普鲁斯特在《追忆似水年华》中说过:“我只觉得人生一世,荣辱得失都清淡如水,背时遭劫亦无甚大碍,所谓人生短促,但是是一时幻觉。”

  毛姆在《人性的枷锁》中以主角菲利浦的口吻说:“人生没有好处,人活着也没什么目的。一个人生出来还是没有出生,活着还是死去,都无关宏旨。生命似轻尘,死去亦徒然。”“万事万物犹如过眼烟云,都会逝去,它们留下了什么踪迹呢?世间一切,包括人类本身,就像河中的水滴,它们紧密相联,组成了无名的水流,涌向大海。”他还这样写道:“我早已发现,当我最严肃的时候,人们却总要发笑。事实上,当我隔了一段时刻重读我自己当初用我全部感情所写下的那些段落时,我自己竟也想笑我自己。这必须是正因真诚的感情本身就有着某种荒谬的东西,但是为什么这样,我也想不出道理来,莫非是正因人本来就只但是是一个无足轻重的行星上的短暂生命,因此对于永恒的头脑来说,一个人一生的痛苦和奋斗只但是是个笑话而已。”

  这些文字总是能打动我的心:“一个无足轻重的行星上的短暂生命”,“一个笑话”。如果人没有注意到这个残酷的事实,他活得肯定不够清醒,不够明白。人生在“永恒的头脑”看来,就是一场“当局者迷”的荒诞剧。然而,“旁观者清”啊。人们在台上很投入地扮演着悲欢离合的主角,悲壮激烈,他们不愿坚信,在“永恒的头脑”看来,那但是是一个笑话而已,他们绝不愿坚信。这就是人的愚蠢之处。每个不愿正视这件事的人都是在自欺欺人。

  人活一世,都想留痕迹。有人说,人最大的目标是青史留名;有人说,即使不能流芳千古,能够遗臭万年也是好的。说这话的人没有想到:在地球热寂之后,什么痕迹都不会留下。记得在我发表了第一篇文章时,曾在日记中写道:我已经留下了第一个痕迹。当时的我没有想到,这个痕迹就像沙滩上的脚印,很快就会被海浪抚平。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够在宇宙中留痕迹,这是毋庸置疑的。亿万年后,没有人会记得马克思是什么人,别人就更不必说了。正如哲人所说:“人生的目的是什么?在我看来是不难解答的。人生的目的但是是死亡而已,正因在这世界里生存的一切都是像尘土一样地被时刻的气息渐渐吹走……就像在沙漠中脚迹一下子就会被吹没了那样,时刻也会抹掉我们存在的痕迹,仿佛我们的脚就从来没有踏过大地似的。”

  既然如此,人活着岂不和死没什么区别?是这样的。这就是我对生活最终的看法。当你把这个痛苦的事实当作不得不理解的事实理解下来之后,你就会真正地冷静下来,内心会真正地平静下来。你会用一种俯视的、游戏的态度来看人生。

  在想透了生活的无好处之后,就要“死马当活马医”了。尽管我们知道生活最终没有任何好处,尽管我们知道人死之后最终不会留下任何痕迹,我们还是能够在我们生存于世的这几十年间享受生存的快乐。尽管生命本身是没有好处的,但有些事对生命是有好处的:肉体和精神的痛苦对生命有反面的好处;而肉体与精神的快乐对生命有正面的好处。这就是我心目中舒适与幸福在人的生命中的位置。

  有一段时刻我开始读“禅”,心中有极大的共鸣。禅揭示了生活的无目的,无好处;它提到要追求活生生的生命,生命的感觉。其实,生命的好处仅在于它自身,与其他一切事和人都毫不相关。参禅时,我想到,过去我常常受到世间虚名浮利的诱惑,其实是没有参透。

  然而,我又不愿意在参透之后使生命的感觉变得麻木。而是循着快乐原则,让生命感到舒适(没有病痛,基本生理需要得到满足)和充实(精神和肉体的enjoyment)。它包括对好的音乐、美术、戏剧、文学的享用。更重要的是把自己的生活变成一个艺术品,让自己的生命活在快乐之中,其他的一切都不必追求和计较。完美的生活应当成为生存的目的,它才是最值得追求的。

  福柯说:“令我震惊的一个事实是,在我们的社会中,艺术已经变成仅仅与对象而不是同个人或生活有关的东西了。艺术成了一门专业,他们由艺术家这样的专家做出来。但是,难道每个人的生活不能成为艺术作品吗?为什么一盏灯或一座房子能够成为艺术品,我们的生活却不能成为艺术品呢?”毛姆也曾说过:“我认为,要把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看成不是令人厌恶的,唯一使我们能做到这一点的就是美,而美是人们从一片混沌中创造出来的。例如,人们创作的绘画,谱写的乐章,写出的作品以及他们所过的生活本身。在所有这一切中,最富有灵感的是完美的生活,这是艺术杰作。”

  生命本身虽无好处,但有些事对生命有好处。

  生命是多么短暂。我想让自由和美丽把它充满。

  精选阅读(四):

  我的心路历程

  在1995年末,我被评为研究员。那年我43岁。在这个俗世上,这是我最后一个世俗的目标。我最强烈的一个感觉是:我从此进入了一个真正自由的世界。正如诗人布拉加所说:

  再没有一个地平线在召唤我

  再没有召唤在驱使我

  我感到自己进入了一个真正无欲无求的境界。在此之前,一个又一个的地平线渐次出此刻我的生命之中,不论我往前走了多远,它们总是不断出此刻我的眼前:出国,回国,硕士,博士,博士后,副研究员,研究员。无论我心里对这些世俗的目标持有用心追求还是被动无奈的态度,它们都曾是我的目标。而我心底的感觉是,到这一切都结束时,我的生命才真正开始。我曾怀着激动但怅然若失的情绪等待着这一时刻的到来。我以前幻想:到我真正自由之后,应当做些什么?当然,我只做那些真正值得用我的生命去做的事情。哲人云:“任何事物均无望成为非己之他物。”我们所做的一切也只能对自己是有好处的。最终会是这样。由此,我是不是能够知道自己就应做些什么了呢?

  我意识到:解放真的来到了。我的心得到了永远的平静。我真的到达了自由的境界,真的到达了无欲无求的境界。虽然评研究员并没有真的重要到如此程度,但它毕竟是我最后一个世俗的目标。以后的目标都是抽象,而不是具体的了。我在43岁时得到解脱还不算太晚。我几乎还有半辈子的时刻能够真正地享受人生。

  在我获得了最终的自由之后,曾快活地想道:今后我能够随心所欲,为所欲为了。我暗自对自己发誓,今后所做的一切事都将仅仅是我愿意去做的。我要做很多很多很搞笑的事情,做我一生都在等待、准备去做的事情。我情绪很好,心里有很多的冲动,想做很多事情。

  我最想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做一个真正的社会学家,做那些能够引起我兴趣的研究。我愿意把生命用在这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方。我期望自己如此渡过一生:读搞笑的书,写搞笑的书,听美的音乐,看美的画,观赏令人心旷神怡的风景,和自己喜爱的人在一齐随心所欲地享受生活。

  人到无求品自高。这是一句古话,是中国人的生活智慧。我发现自己已到达了无欲无求的境界。在这时我想到,人生各种活动的动力能够被大略分为两大类,一类事是不得不做的,另一类是自己愿意做的。我已经摆脱了一切不得不做的事,剩下的就只是我愿意去做的事了。有很长一段时刻,我的主要焦虑就是:什么事是我真正愿意去做的。我喜爱在狂风暴雨的日子里,舒舒服服坐在沙发上,抱一本书(务必是好看的书),感受人类最完美的灵魂创造出来的智慧和美;我喜爱听音乐;我喜爱看真正的好电影;我还喜爱写一点东西,但务必是搞笑的,是真情实感。有时,我还有一点辩论的冲动,那是当我看到有些事过于荒谬时。有时,我还有一点点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想知道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的别人是怎样过的,怎样想的——这就是社会学在我心中的地位了。

  当太阳在外面凶猛地照射时,当狂风大作大雨倾盆时,能够躺在家里的沙发上,随手翻看各种书籍,好就看,不好就扔在一边;或坐在计算机前,有感觉就写,找不到感觉就停下来。这种感觉十分惬意,在世界任何地方都不可能找到比这更舒适的生活方式了。

  精选阅读(五):

  我的心路历程

  每当我想到“存在”的问题时,每当这个问题来到我心中时,选题的事情就不再仅仅是一个选题的问题了,它关联到我是否能做一个自由人的问题。具体说,我选取某项课题首先应当是正因它是我的存在的需求,而不是为了应付什么人和什么事。我首先需要应付的是我自己的存在,不是吗?

  每当我想到存在问题时,一切事都变得不是非做不可的了。既然一切都不会留下痕迹,人为什么还要做任何事呢?个性是当他什么也不做也能生存下去之时。

  过去激励着我去做事的动力有三种:第一是虚荣心,第二是理想主义,其中有盲目的热情;第三是为获得过得去的社会地位。此刻第一点已经淡泊多了,第二点也丧失了很多魅力,第三点已经得到,那么为什么还要去做事,还有什么事是值得去做的呢?我只知道这个问题的不是什么的一半:不是为了生存不得不做的事情,不是自己不喜爱而硬要去做的事情,不是为了应付别人的事情。

  那么这个问题的“是”的一半有什么呢?我想到了这样三个原则:第一,它务必是能够引起我的好奇心的题目;第二,它务必是能够为我带来快乐的;第三,它是能够对陷于不幸的人们有所帮忙的。这就是我之后选取了同性恋问题、虐恋问题作为研究课题的一个基本原因。

  回国之后,有时会想想回国的得与失。想来也的确没有太多值得后悔的事。中国毕竟是家乡,而在美国却是流浪在外。做一个客死他乡的流浪客的命运有什么值得羡慕呢?很多人之因此愿在外面乱闯,是正因他们在这个社会中的失败。如果能在自己的故土过一种成功者的生活,我看远比在外流浪强。

  回国后,总有人问我,为什么要回来。有段时刻,这个问题引起我反感,但静下来,想想留在美国可能过的完全是另一种生活,也不由得问自己,这一重大选取的结果如何呢?答案是:我最大的报偿就是悠闲。回国唯一的好处就是能够过悠闲的生活。我是指:经济上毫无压力,学问上也无外界压力,只凭自己的愿望,能够过一种无欲无求的生活。人在无欲时情绪最平静。

  有一个美国人在中国生活了一段时刻后,写了一篇感想,他说,中国人的生活simplebuthappy(简单而快乐)。我想他的想法是有道理的。中国等级相差不大,因此人们生活中的压力不太大,人们的欲望比较淡泊,倒显出一副悠然自得享受生活的样貌。而在美国,挣钱的压力要大一些。说到底,每个人都拼命去挣那些花不了的钱又有何用?

  一位美国著名作家说:“在美国,玄想以及过内心生活很不容易。如果真这么做了,别人会以为你是个怪物。”这就是我不喜爱美国生活方式的地方之一。美国生活方式在我心目中就是:挣一笔钱,然后把它花掉。人人都忙着这一件事,仅仅是这一件事。如果我要玄想,我最好到欧洲去,或者干脆回中国。

  一位哲人说:凡是最深远的事物都永远跟生意无关。我最不喜爱和经济有关的一切。无论是有关经济的学问,还是有关经济的实践。我庆幸自己选取了能够衣食不虞的生活方式。在美国,我们要精打细算,在每项消费前要算计;回到中国后,我们不必再那样精打细算,能够比较的随心所欲。我庆幸的是,挣钱在我的生活中能够变得很不重要,同样值得庆幸的是:花钱在我的生活中也能够变得很不重要。这个不重要有双重含义:第一重是,我不必为了省钱而算计;第二重是,我没有高档消费的压力,能够做到按自己喜爱的标准随心所欲,怎样舒适怎样来。这第二点并不是人人都可做到的,也不是在每个社会都能做到的。在美国,如果你不发奋使自己进入比较高档的生活层次,自己心里就会过不去。而在中国,我不必发奋,就能够过中等的生活。高档的生活方式对我的诱惑力不够大,压力也不够大。我还是那个想法:一个人消费的欲望再高,他能睡的只能是一个人的床位,吃的只能是一个人的饭量。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这是卢梭的名句。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人们的不自由就来自社会——在一个人的世界里,人能够自由地思想,自由地想像,随心所欲,为所欲为;但是在社会中与他人打交道,就不能够得到完全的自由。当萨特说“他人是我的地狱”之时,他心里想的大概就是这个道理。

  在我看来,人的不自由至少有两种主要来源,一种来自生存的需要;另一种来自被人内化的社会行为规范。当人要为起码的生存条件而劳作时,他没有自由;当人已经到达了不必为生存而挣扎时,他就得到了一种自由的可能性,但是观念中的枷锁还是在束缚着他。只有当他真正决定要摆脱一切束缚他的自由的规范时,他才能够得到真正的自由。

  我敬佩那些愿意给自己自由的人。我崇拜已经到达自由境界的人。我心目中这样的人并不多。福柯就是其中之一。有一种最富颠覆性的思想,它从叔本华、尼采开始,到福柯和后现代思想家,他们的思想的核心在我看来就是一种追求人的真正的彻底的自由的精神。他们的东西总是对我有一种极大的吸引力。我说不清原因,只是感觉到他们的吸引力。那吸引力的力度之大,使我心神不宁,跃跃欲试。虽然他们的思想有很多差异,也不很直观,但我总能隐隐地从其中感到一种极其自由奔放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在吸引着我的灵魂。

  比如有这样一种主张:婚姻、私有制、国家、教会是应当被否定的四大制度。这种主张背后所蕴含的巨大自由精神深深地吸引我。本来嘛,人生在世只有几十年的时刻,我们为什么要受外力的束缚,使自己不能“尽欢”呢?“人生得意须尽欢”“明朝散发弄扁舟”之类的诗句在初读之下就总能拨动我的心弦。

本文地址:http://maikaas.com/62199.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网友投稿文章,由 成语大全 小编编辑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