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近视

 杭州画室   2021-09-12 19:13   167 人阅读  0 条评论
摘要:

近视是一个视力概念,指目光所及的范围内看不清远物、却看清近物的症状。那么,为什么会近视遗传。高度近视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如果父母均是高度近视,孩子高度近视的可能性就很高。眼部疾病。像白内障、睫状

  近视是一个视力概念,指目光所及的范围内看不清远物、却看清近物的症状。那么,为什么会近视

  遗传。高度近视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如果父母均是高度近视,孩子高度近视的可能性就很高。

  眼部疾病。像白内障、睫状肌痉挛等到会使晶状体的凸度增加,造成近视。眼部疾病的危害很大,甚至会导致失明。

  体质。长时间的劳逸不当、营养不良、生活作息不规律、因体质基础差引起的贫血等都有可能造成近视。

  环境。长时间用眼、照明环境不良、上课坐姿不当都会造成近视。纵使眼部调节能力特别强,但是长时间的近距离学习、工作,睫状肌过度疲劳,就会出现调节性近视,不被重视,持续发展,就有可能演变成真性近视。

  饮食不当。食物里的铬元素与近视有很大的关系,尤其是青少年,,铬的需求量比成年人大。大量的糖和蛋白质的摄入体内会导致内铬储量减少和钙的流失,眼睛晶状体渗透压发生变化,导致近视。

  眼睛保养的七种方法

  1、切忌"目不转睛",自行注意频密并完整的眨眼动作,经常眨眼可减少眼球暴露于空气中的时间,避免泪液蒸发。

  2、不吹太久的空调, 避免座位上有气流吹过,并在座位附近放置茶水,以增加周边的湿度。

  3、多吃各种水果,特别是柑桔类水果,还应多吃绿色蔬菜、粮食、鱼和鸡蛋。多喝水对减轻眼睛干燥也有帮助。

  4、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睡眠充足,不熬夜。

  5、避免长时间连续操作电脑,注意中间休息,通常连续操作1小时,休息5-10分钟。休息时可以看远处或做眼保健操。

  6、保持良好的工作姿势。保持一个最适当的姿势,使双眼平视或轻度向下注视荧光屏,这样可使颈部肌肉轻松,并使眼球暴露于空气中的面积减小到最低。

  近视7、调整荧光屏距离位置。建议距离为50-70厘米,而荧光屏应略低于眼水平位置10-20厘米,呈15-20度的下视角。因为角度及距离能降低对屈光的需求,减少眼球疲劳的几率。

  如果你本来泪水分泌较少,眼睛容易干涩,在电脑前就不适合使用隐形眼镜,要戴框架眼镜。在电脑前佩戴隐形眼镜的人,也最好使用透氧程度高的品种。

  40岁以上的人,最好采用双焦点镜片,或者在打字的时候,配戴度数较低的眼镜。

  如果出现眼睛发红,有灼伤或有异物感,眼皮沉重,看东西模糊,甚至出现眼球胀痛或头痛,休息后仍无明显好转,那就需要上医院了。

  假性近视的防治法

  (1):应用睫状肌麻痹剂(阿托品、双星明、托吡卡胺滴眼液、博士伦眼药水等)滴眼散瞳,于睡前点眼一次。

  (2):坚持做眼保健操,每日3~4次。

  (3):学习或工作1~2小时后远眺大自然景色,休息10~15分钟,使睫状肌松弛。

  (4):用中医针灸、电针、气功或热按摩等法提高视觉神经中枢的兴奋性;针灸建议针“睛明”和“球后”两穴。

  (5):阅读和写字要保持与书面30厘米以上的距离和正确的姿势;不要歪着头看书,光线照明要适合眼睛;要劳逸结合,并注意锻炼身体。

  正确配戴镜方法

  首先需要到正规的眼科医院进行医学验光在确保视力准确的情况下戴镜才能起到矫正的效果,否则度数会越戴越深。

  (1):总体原则→清晰、舒适、持久阅读

  (2):配镜时,必须患者在场亲自验光后才行!不可以原来的眼镜度数为准,重做一个,切记!

  (3):近视镜配镜原则为眼位、调节、集合功能正常的情况下最低的度数最佳的矫正视力

  (4):有散光的患者,应近视镜和散光镜都配(小窍门:低于75度顺规生理性散光,未对视觉质量造成影响的,没有视疲劳症状的可以不矫正。顺规散光可以低矫,逆规、斜向散光需足矫)

  (5):装配眼镜时,还要注意镜片光学中心的距离应与瞳孔间距一致;另外,镜框应略有5度左右的向下倾斜,否则易造成单眼不适(包括眩晕)或单眼轻度模糊。

  (6):镜片材料的选择→①:玻璃镜片价低、较重、易碎,但耐磨;②:树脂镜片价高、较轻、不易碎,但易磨损。青少年及屈光度中、高者尤为适宜后者。

  (7):近视度数发展较快的青少年可以在眼科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配戴硬性隐形眼镜(RGP/角膜塑形镜)

  (8):眼位、调节功能正常的轻度近视患者只要在眼工作时戴镜,不工作时可取下。中高度患者可长期戴镜。

  (9):不管是戴树脂镜片还是戴玻璃镜片的患者最好半年~一年复查一次,以确保所配的眼镜适合目前的屈光状态→这是对学生而言!!一般的患者25岁以上,可2年左右重新复查验光一次。

本文地址:http://maikaas.com/75782.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网友投稿文章,由 成语大全 小编编辑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