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书的故事作文600字(通用3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我与书的故事作文600字(通用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与书的故事作文1
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直躺在我的床头。
第一次读到这本书时,我还是在小学五年级。那时,为了在同学面前一展自己的文学气质,我开始刷世界名著。活动进行得不是很顺利。包括《巴黎圣母院》在内的许多书我都没有读下去。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个例外。
刚打开这本书没翻几页,我就被深深吸引住了。呵!看那调皮的保尔,真像我小时候。还记得儿时,也没少捣蛋。玩奶奶包饺子用的面团,弄得饺子没吃成;自己给自己理发,惊得妈妈大晚上抱着我冲到楼下理发店;一不小心掀翻了泡脚桶,像保尔一样营造了一个“水世界”。我为保尔的失误发笑,也为自己的幼稚蒙羞。
当看到保尔从军为国奋斗时,我已上了初中成为了副班长;当保尔在指挥大家修铁路时,我则在指挥大家进行班级文化建设;当保尔在战场上奋勇杀敌时,我正带领着全班同学在运动会上拼搏。
书中写到保尔四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我也曾在学习上遭遇“死神”。初一上的期末测试中,我考砸了,年级排名比期中跌了55名。这对我来是个沉重的打击,犹如保尔知道自己无法上前线战斗一样。当保尔终于写出《暴风雨所诞生的》时,我也成功谱写了下一次考试的飞跃奇迹。
保尔说:“一个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我也学着保尔的样子,每天在班级日志上写下当天思想上取得的点滴进步,如“当我回首往事时,我不会因为虚度了少年时光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一事无成而羞耻。”
走了很长的路才发现,少年的我正沿着保尔的足迹,一深一浅,越走越远。
我与书的故事作文2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可以增长我们的知识,开拓我们的视野,让我们变得更加聪明。我从小就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今天,妈妈要带我去书店,我有机会大饱眼福了!
到了书店后,我迫不及待地寻找一本可以让我大开眼界的书,我像几天没有吃饭一样,迫切地寻觅我的食物。啊!它在这里!一本《老人与海》吸引了我。
我急忙捧起书,如饥似渴地“品尝”了起来。在这个书的王国里,无数的书籍搭起了我进步的阶梯,它们吸引着我,教导着我。就像《老人与海》使我明白了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是不可以被打败,只要有一颗永不放弃的心就一定能取得成功……读《老人与海》使我受益匪浅。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我还沉醉在书的海洋之中,品尝这读书的滋味。一本我喜爱的书,我愿意读上一百遍,也不会觉得厌烦。我喜爱的书时时刻刻在帮助着我,陪伴着我。它就像我的朋友,就像我的家。一读到精彩的部分,我就把眼睛瞪的大大的,生怕漏掉一个字;遇到好词佳句,我还会在上面圈圈点点,牢牢记住它们……书里的每一个情节都让我回味无穷,每一本书都让我受益匪浅。读每一本书,我仿佛置身在故事之中,真真切切地经历着书中所说的一切……
书籍长廊上飘满了墨香,这富有灵气的香味让我不知疲倦,沉醉于此。当书店打烊的钟声忽的响起时,我才发现自己已经在这里读了三个小时的书了。我依依不舍得把书放回书架,期待着下次与它重逢。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书是一盏灯,照亮我前行的路;书是我的好伙伴,时时刻刻陪伴着我;书是我的`好老师,开启了我智慧的大门……书是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爱读书!
我与书的故事作文3
小到大读过无数的书。
书真是个好东西,最先让我领悟到的,是那本《悲惨世界》。
作为一本世界名著,它即有名著的内涵与玄妙,又有平常小说打动人心的地方,一开始,我觉得这本书很薄,又在妈妈的极力推荐下读了这本书。它是我第一本有欲望去读透它的书。
直到有一次和几个年龄相仿的同伴聊及此书,谈到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写的《悲惨世界》。谈到对这本书的看法时,我听到了各种各样的回答,概括起来大概是:“这本书很无聊,我懒得看。”甚至有人用手夸张地比划了这本书的大小及厚度,他用手狠狠地划了一个大圈,好像在为自己划清地盘。我却为此感到吃惊。
“这就是原版和精编版的不同。”妈妈闻此,大笑道。“我要看这样大,这样厚的那款!”
隔天,那肥重的书就出现在了妈妈的购物篮里,它是被我兴冲冲地捧回家的,我心想“我要从头到尾,一字不落地看完这本书”。
这当然是幻想,当年的我自然没有那么多的耐心读完一本像语文课本一样要细细回读的文字,所以可以发现,那本书的第一页的边角已经被翻折了好几下,那是被读过的印迹,除此之外,还有那最后一页四行诗下被水笔勾画的痕迹。那些直线极为难看,很显然没有用到尺子,还有那几个文字下面画了一颗五角星,通常是画重点用的,而画在这里,有点悲哀。
直到现在都没有读完这本书。可想而知,只是看过精编版的我,无法得知这本原著一半的精彩,更无法领略到伟大的法国作家雨果一半的奇思异想,我或许永远都不会知道,那时人民的疾苦。
我多想在若干年后翻阅这本原著。可是多年之后,我或许忘了我曾经买过这本书,忘了它的历史,甚至作者。因为这毕竟是以后的事了,我不能确定。
每每在家中的书房看见这本书,看见上面那鲜红的四个大字,我的心就会撕裂般疼痛。